MIT研发“声音传递”新技术,让“咬耳朵”成为不可能 ...

MIT林肯实验室研发新技术,利用激光激发水分子,实现定向声音传输。该系统能在一定距离内将信息直接传递到特定对象耳中,使用1.9微米波长的铥激光,对皮肤和眼睛无害。在干燥条件下亦可使用,测试中已实现60分贝声音传递,未来有望提升声音强度和传输距离。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即使是窃窃私语,该技术也能让数米外的特定对象听到。

近日,MIT林肯实验室的研究员研发出了一种特殊的新技术,能够借助激光技术激发水分子,将声音送入一定范围内的某个特定对象耳中。

TB1nqH3EkzoK1RjSZFlXXai4VXa.jpg

“我们这个系统能够在一定距离内将信息直接传递到某个人的耳朵中。”MIT物理学家、项目团队负责人Charles M. Wynn表示。

他也解释道,虽然该系统借助了超级隐秘的激光,但却是世界上首个完全对皮肤和眼睛无害的激光系统。据悉,他们使用的是1.9微米波长的铥激光。

另外,这一系统也能够在相对干燥的条件下使用,毕竟空气中总是会存在水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激光波长被水强烈吸收之后,往往传递声音的效果会更好。

目前,这一系统在测试中已经能够做到60分贝声音的传递,在人们正常的交谈声中,这种强度的声音即使相隔数米也能够被听到。对此,研究员认为,在未来,他们将不仅能够增加声音强度,也将继续增加传递距离。届时,即使是窃窃私语,也能够传递到更远距离的特定对象耳中。

一旦这种技术落实到应用,那将在很多方面提供帮助,譬如国防监控等等。

不过,技术进步的同时,不免也引起了部分人的安全隐私担忧。以智能家居为例,想象一下,当人们毫无防备的聊天或是商量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里的某些设备很可能正在将声音传递给某人,或是获取人们的声音,并将之传到平台。

同时,若有人将该声音传递系统嵌入设备或是云端,能否检测出来也是一个问题。毕竟,如果能检测,也不会出现“水滴直播泄露用户隐私”事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