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

写个shell脚本对文件进行批量改名

for filename in *eee*

do

newname=`echo $filename|sed -n ‘s/eee/EEE/p’`

mv $filename $newname

done

 

for myfile in *

                         do

                            if [ -f $myfile ]

                               then

                                   if [ ${myfile##*.}!="bak" ]    #后缀不是.bak的全部改成bak      如果修改部分后缀就写   ${}=="XXX"

                                      then

                                          mv $myfile ${myfile%.*}.bak

                                    fi

                             fi

                           done

然后还有一个任务,将每个文件的执行权限去掉,这样写:

for filename in *; do chmod ugo-x $filename;done #  ugo分别代表三个组  与   a-x一样

 

转换下书写格式:

  1. :()
  2. {
  3.         : | : &
  4. }
  5. :
复制代码

其中

  1. :()
  2. {
  3.         : | : &
  4. }
复制代码

(即除最后一行外)定义了一个 shell 函数,函数名是“:”,而这个函数体执行一个后台命令“: | :” ——即冒号命令(或函数,下文会解释)的输出通过管道再传给冒号命令做输入(够清楚了吧)
最后一行执行“:”命令


这个代码只有在 bash 中执行才会出现不断创建进程而耗尽系统资源的严重后果,在 ksh(Korn shell)、sh(Bourne shell)中并不会出现,在 ksh88 和传统 unix Bourne shell 中冒号不能做函数名,即便是在 unix-center freebsd 系统中的 sh 和 pdksh(ksh93 手边没有,没试)中冒号可以做函数名,但还是不会出现那个效果。

原因是 sh、ksh 中内置命令的优先级高于函数,所以执行“:”,总是执行内置命令“:”而不是刚才定义的那个恐怖函数。
但是在 bash 中就不一样,bash 中函数的优先级高于内置命令,所以执行“:”结果会导致不断的递归,而其中有管道操作,这就需要创建两个子进程来实现,这样就会不断的创建进程而导致资源耗尽。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anxing/p/4171745.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