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Windows
一样,在
Linux
中用户也是重之又重的。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我们必然将对用户进行一些设置。对用户进行资源的限制,用户权限的设置,用户的等级分类等等,都直接联系着后面我们对
Linux
的管理。下面我们将对用户和组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
一.
对用户进行操作。
1. useradd
格式:
useradd [
可选项
]
用户
此处会遇到很多可选项,这些参数可以同时使用多个。
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些参数的意思:
-u
:
后面接
UID
,是一组数字。
给用户帐号指定
user ID (UID)
。
-g
:
后面接用户组名称。在已存在的组中添加用户。会被记录到
group ID (GID)
中。
-p
:
后面接用户密码。
-M
:
强制。不要建立用户目录。
-m
:
强制。要建立用户目录。
-s
:
后面接一个
shell
。默认是
/bin/bash
。
下面开始一些实例的创建。
a..
“
useradd -p
用户口令
用户名”
添加用户
b.
“
useradd -u UID –P
用户口令
用户名”
c.
“
useradd -g
组名
-p
用户口令
用户”
2. userdel
> userdel
用户名
只删除用户名;
>userdel –r
用户名
删除一切与用户有连带关系的文件。
3.
修改用户帐号。
格式:
usermod [
可选项
]
用户名
。这里主要用到一些参数,如下:
-l
|
-L
|
-u
|
-U
|
修改用户名
|
锁定用户帐号
|
修改用户
ID
|
解锁
|
4.
查看用户与组的相关配置文件。
A
.
useradd
可以更改的配置文件。
/etc/passwd
;
/etc/shadow
;
/etc/group
;
/etc/username
;
/etc/gshadow
。
用户的详细信息就放在
/etc/passwd
的文件中。我们用
vi
编辑器打开。(也可以通过前面讲的查看文件内容的命令:
more
、
head
、
tail
、
cat
)。在这里可以查看我们刚添加的用户。先提醒一下冒号“:”为分隔符。此处每一行显示的信息具体为:
用户名
用户口令
用户
ID
组
ID
。。
用户所在目录
shell (
交互接口
)
我们看到
lisi
的
UID
为
600
。
而
wangwu
的
GID
已经是
601
,你可能会问
601
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查看一下组的配置文件
/etc/group
。
我们打开了
/etc/group
,可以看到组
network
的
GID
就是
601
。
二.
对组进行操作。
1. groupadd
格式:
groupadd [
可选项
]
组名
A. groupadd
组名
添加组使用默认的
GID
。
B. groupadd - g GID
组名
添加组并指定组的
GID
。
2. groupdel
组名
删除组。
3. groupmod
对组的相关参数进行修改
格式:
groupmod [
可选项
]
组名
参数:
-g
:
修改已有的
GID
数字。
-n
:
修改已有的用户组名称。
例:
将组名
network
更改为
software
,并将其
GID
号改为
550
。
4. chgrp
组名
文件
/
目录名
更改文件
/
目录所属的组。
5.
。
gpasswd
格式:
gpasswd [
可选项
]
用户名
组名
参数
[
可选项
]
:
:
若没有任何参数,表示给组设一个密码。(
/etc/gshadow
)
-r
:
将组的密码删除。
-a
:
将用户添加到组中。
-A
:
将用户设为该组的管理员。
-M
:
将某些用户添加到这个组中。
实例:
A.
gpasswd -a
用户名
组名
将用户添加到组。
B.
gpasswd -d
用户名
组名
将用户从组中删除。
C.. gpasswd -A
用户名
组名
将用户设为管理员。
D. gpasswd -M
用户名
组名
将某些帐号加入用户组中。
E
.
给组设置密码。
三.切换用户。
su
用户名
切换到指定用户。如果想切换到超级用户可以直接输入“
su
”,然后输入超级用户密码。对中括号前面的符号解释一下:
#
:表示的是当前的用户为超级用户;
$
:表示的是当前的用户为普通用户。
对用户最基本的设置先到这里,在后面我们后继续为大家介绍。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aoxuefy/28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