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Buffer cache性能问题一探究竟

 

1, Buffer cache的作用

 

为了提高磁盘设备的IO性能,我们采用内存作为磁盘设备的cache。用户操作磁盘设备的时候,首先将数据写入内存,然后再将内存中的脏数据定时刷新到磁盘。这个用作磁盘数据缓存的内存就是所谓的buffer cache。在以前的Linux系统中,有很完善的buffer cache软件层,专门负责磁盘数据的缓存。在磁盘设备的上层往往会架构文件系统,为了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VFS层同样会提供文件系统级别的page cache。这样就导致系统中存在两个cache,并且重叠在一起,显得没有必要和冗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现有的Linux系统中对buffer cache软件层进行了弱化,并且和page cache进行了整合。Buffer cachepage cache都采用radix tree进行维护,只有当访问裸设备的时候才会使用buffer cache,正常走文件系统的IO不会使用buffer cache

 

我们知道ext3文件系统的page cache都是以page页大小为单位的,那么buffer cache中缓存块大小究竟是多大呢?其对性能影响如何呢?这两天我在Linux-2.6.23平台上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多实验,得到了一些数据结果,并从源代码分析中得到设置缓存块大小的方法。在此对这个buffer cache的性能问题进行分析说明,供大家讨论。

2, Buffer cache的性能问题

 

2.1 测试实验

 

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在Linux-2.6.23平台上,采用dd工具对一个块设备进行顺序写操作,可以采用如下的命令格式:

dd if=/dev/zero of=/dev/sda2 bs=<request_size> count=100

采用该命令在不同buffer cache块(blk_size)大小配置的情况下测试不同请求大小(req_size)的IO性能,可以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测试数据:

 

表:不同buffer cache块大小配置下的吞吐量

 

将表中的数据做成性能对比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请求大小小于Cache块大小的时候,Cache块越大,IO性能越高;但是,请求大小大于Cache块大小之后,性能都有明显的飞跃。

 

例如,当buffer cache块大小被配置成2KB时,小于2KB的块性能基本都在19MB/s左右;当buffer cache块大小被配置成512B时,小于512B的写性能都保持在5MB/s;当buffer cache块大小被配置成1024B时,小于1KB的写性能基本都保持在9.5MB/s上下。这就说明对于小于cache块大小的small_writebuffer cache越大,其性能会越好,反之,性能越差,这就是buffer cache的作用。

 

观察发现一旦请求大小大于等于cache块大小之后,性能急剧提升,由于测试工具的IO压力足够大,能够一下子将磁盘性能耗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当请求块比较小时,对于cache块而言是“局部操作”,这种“局部操作”会引入buffer cache的数据读操作,并且数据读操作和用户写操作存在顺序关系,这就极大的影响了IO的写性能。因此,当请求大小大于cache块时,并且能够和Cache块对齐时,就能够充分利用磁盘的IO带宽,所以就产生了上图中所示的性能飞跃。

 

看到上图中的测试结果之后,我们就会想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该如何选择buffer cache的块大小?如果请求大小是512B时,显然将buffer cache块设置成512比较合适;如果请求大小是256B时,显然将buffer cache块设置成2KB比较合适。所以,个人认为块大小的设置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来决定,不同的应用需要设置不同的块大小,这样才能使整体性能达到最佳。

 

2.2 Buffer cache块大小

 

Linux系统在创建块设备的时候是如何设置块大小的呢?这里面涉及到Linux针对块大小设置的一个小小算法。在此结合源码对Linux的这个方法加以说明。

 

总体来说,Linux决定buffer cache块大小采用的是“最大块大小”的设计思想。Linux根据块设备容量决定buffer cache的块大小,并且将值域限定在512B4KB之间。当然,这个值域内的元素不是连续的,并且都是2的幂。在这个值域的基础上取块设备大小的最大公约数,这个值就是buffer cache的块大小。这种算法的指导思想就是buffer cache的块越大越好,因此,能够取2KB就不会选择512BLinux中算法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1. void bd_set_size(struct block_device *bdev, loff_t size)  
  2. {  
  3.                 unsigned bsize = bdev_logical_block_size(bdev);  
  4.  
  5.                 bdev->bd_inode->i_size = size;      //size为块设备大小  
  6.                 while (bsize < PAGE_CACHE_SIZE) {   //bsize不能大于Page size  
  7.                                 if (size & bsize)  
  8.                                                 break;  
  9.                                 bsize <<= 1;    //bsize只能取2的幂  
  10.                 }  
  11.                 bdev->bd_block_size = bsize;  
  12.     /* 设置buffer cache块大小 */  
  13.                 bdev->bd_inode->i_blkbits = blksize_bits(bsize);  

3, 小结

 

本文对buffer cache的性能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发现当请求块比较小时,buffer cache块大小对IO性能有很大的影响。Linux根据块设备的容量采用“最大cache块”的思想决定buffer cache的块大小。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应用特征,通过实际测试来决定buffer cache块大小。

 

 

 

### 回答1: Linux中的buffer cache内存是指用于缓存磁盘数据的一块内存区域。当应用程序需要读取磁盘上的数据时,操作系统会将数据读入buffer cache中,以便下次读取时可以直接从内存中获取,避免频繁的磁盘访问,提高系统性能。同时,当应用程序需要写入数据时,操作系统也会将数据写入buffer cache中,然后再异步地将数据写入磁盘,以提高写入效率。buffer cache内存的大小可以通过系统参数进行配置,一般情况下会根据系统的内存大小和磁盘访问情况进行调整。 ### 回答2: 在Linux操作系统中,buffer cache(缓冲区高速缓存)是用来提高文件系统性能的一种机制,是内核将经常访问的数据缓存在内存中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磁盘I/O操作的延迟,提高文件系统的读取和写入速度。 Buffer cache是由内核维护的一块内存区域,它存储了最近被读取或写入的文件块数据。当应用程序需要读取文件时,内核会首先查找buffer cache,如果要读取的文件块在cache中,则直接从cache中读取数据,避免了磁盘I/O操作。如果要写入数据到文件,内核会将数据写入buffer cache,并在适当的时机将数据同步到磁盘上。 buffer cache的大小是动态调整的,根据系统的负载和需求进行自动调整。内核会根据当前系统内存的可用情况和其它进程的需求来判断是否需要释放部分buffer cache内存。如果系统内存紧张,内核会减少buffer cache的大小,以释放内存供其它进程使用;如果系统内存较为充足,内核会增加buffer cache的大小,以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 使用buffer cache可以大幅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对于频繁的读取和写入操作。通过将经常访问的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可以减少对磁盘的访问次数,大大降低了I/O延迟带来的性能损耗。同时,缓存在内存中的数据可以更快地供应给应用程序,提高了文件系统的响应速度。 总之,buffer cacheLinux操作系统中的一种内存机制,用来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它通过将经常访问的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减少磁盘I/O操作,提高文件系统的读取和写入速度。同时,buffer cache的大小会根据系统的负载和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系统的内存使用和性能的平衡。 ### 回答3: 在Linux操作系统中,buffer cache是一种磁盘I/O缓存机制,用于提高文件系统的访问性能。 当应用程序读取文件时,操作系统将文件的内容从磁盘读取到内存中的buffer cache中。如果下次再次读取同样的文件内容,操作系统可以直接从buffer cache中读取,而不需要再次去磁盘中访问。这样可以显著减少磁盘I/O操作,提高读取文件的速度。 类似地,当应用程序对文件进行写入时,数据首先被写入到buffer cache中,然后操作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决定何时将数据刷新到磁盘中。这样可以将多个小的写入操作合并为一个大的写入操作,减少了磁盘I/O的负担,并提高了写入文件的效率。 Buffer cache内存的大小是动态分配的,它根据系统的需要自动增加或减少。当文件系统需要更多的内存时,它会从系统中获取一部分内存作为buffer cache,用于缓存更多的文件内容。当内存不足时,buffer cache会释放一部分内存,以便为其他系统组件提供更多的内存。 使用buffer cache机制可以显著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比如读取和写入文件的速度。然而,buffer cache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风险,比如在系统发生意外关机的情况下,尚未被写入磁盘的数据将会丢失。因此,在使用buffer cache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持久性与一致性的问题,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