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JDK源码看设计模式——原型模式

本文详细介绍了原型模式的概念及其在Java中的实现方式,包括浅克隆与深克隆的区别,并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如何实现深克隆。此外,还解析了JDK中ArrayList的克隆方法。

定义:

  指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不需要知道任何创建的细节,不调用构造函数
适用场景

  1. 类初始化的时候消耗较多资源
  2. new产生的对象需要非常繁琐的过程
  3. 构造函数比较复杂
  4. 循环体中产生大量对象

详解:
  接下来我们分下面几部分讲解:

  1. 原型模式的核心
  2. 深克隆和浅克隆
  3. JDK源码分析

1.原型模式的核心

  其实很简单,就是实现Cloneable接口,然后重写clone()方法。上面我们已经说过 ,当你在上面的适用场景中的时候,按照我们平常的办法来说肯定是直接new对象出来,但是new对象特别多的时候就会消耗很多资源,并且效率也是比较缓慢的。所以我们引入原型模式的情况,其实我们只需要创建出一个原型来 ,剩下的完全可以通过克隆来达到创建新对象的目的。克隆是底层直接拿二进制流来克隆出新对象,然后对新对象进行特别的操作。
2.深克隆和浅克隆
这时候你心里可能会有疑惑,克隆不就克隆就行了吗?怎么还分浅克隆和深克隆。事实上在一个类中如果有另外的类的实例作为属性的话,正常使用Object.clone()方法,这个对象成员是无法被克隆的,也就是浅克隆。所以你怎么改原型中的对象成员,后面克隆的版本中这个对象成员就会一直跟原型一样。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创建新对象来进行特定的操作,也就是希望每个对象里面的值不会跟他人共享。新对象是新对象,原型是原型。所以我们需要深克隆。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看看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Cloneabl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Date date;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setDate(Date date) {
this.date = dat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 +
"age=" + age +
", date=" + date +
", name='" + name + '\'' +
'}';
}
@Override
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return super.clone();
}
}

  然后我们写一下测试类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Student stu=new Student();
Student stu1= (Student) stu.clone();
Date date=new Date(0L);
int i=10;
stu.setDate(date);
stu1.setDate(date);
stu.setAge(i);
stu1.setAge(i);
System.out.println(stu);
System.out.println(stu1);
date.setTime(666666666L);
stu.setDate(date);
i=11;
stu.setAge(i);
System.out.println(stu);
System.out.println(stu1);
}
}

最终输出结果就是

分析一下

 

注意看这4行,我们上面是两个都调用了set方法,下面只有stu原型调用了set方法,但是最终却两个对象中的值一起改了。可能细心的的注意到Age只有stu改了,这是因为int类型基本数据类型。而Date类型的对象成员就不行了,实际上只有Student这个类进行了克隆,但是Student里面的对象成员变量没有进行克隆。所以那个对象还是那个对象。

上面就是浅克隆。要想做到深克隆,可以在clone方法里面clone出对应的对象成员结果及代码如下

 

  上面我重写了clone()方法,实现了深克隆
3.JDK源码解析
  其实我们主要理解拷贝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拷贝是比new更快的一个创建对象的方法,当你需要大批量创建新对象而且都是同一个类的对象的时候可以考虑用原型模式。但是千万千万注意就是一般的克隆只是浅克隆(浅克隆:只是对象的hash值不一样,但是对象里面的对象成员变量的hash值是一样的)有些场景可能是需要我们深克隆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重写Object.clone()方法。就拿ArrayList中的clone()方法来看

public Object clone() {
try {
ArrayList<?> v = (ArrayList<?>) super.clone();//先克隆出一个ArrayList
v.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size);//将原型中的数据拷贝到新的ArrayList中
v.modCount = 0;//把修改次数改为0
return v;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 this shouldn't happen, since we are Cloneable
throw new InternalError(e);
}
}

  相信看懂了上面的实例,你也能理解ArrayList中这段代码到底是做什么
总结:
  尽管我们会用了原型,知道拷贝比new快,知道深克隆,但是具体的还是看业务场景的需求,希望能多理解适用场景的那几种情况。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ubemen/p/10650177.html

1) 优秀的程序应该是这样的:阅读时,感觉很优雅;新增功能时,感觉很轻松;运行时,感觉很快速,这就需要设计模式支撑。2) 设计模式包含了大量的编程思想,讲授和真正掌握并不容易,网上的设计模式课程不少,大多讲解的比较晦涩,没有真实的应用场景和框架源码支撑,学习后,只知其形,不知其神。就会造成这样结果: 知道各种设计模式,但是不知道怎么使用到真实项目。本课程针对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升级 (1) 授课方式采用 图解+框架源码分析的方式,让课程生动有趣好理解 (2) 系统全面的讲解了设计模式,包括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UML类图-类的六大关系、23种设计模式及其分类,比如 单例模式的8种实现方式、工厂模式的3种实现方式、适配器模式的3种实现、代理模式的3种方式、深拷贝等3) 如果你想写出规范、漂亮的程序,就花时间来学习下设计模式吧课程内容和目标本课程是使用Java来讲解设计模式,考虑到设计模式比较抽象,授课采用 图解+框架源码分析的方式1) 内容包括: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单一职责、接口隔离、依赖倒转、里氏替换、开闭原则、迪米特法则、合成复用)、UML类图(类的依赖、泛化和实现、类的关联、聚合和组合) 23种设计模式包括: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8种实现)、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模式。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3种实现)、桥接模式、装饰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3种实现)。行为型模式:模版方法模式、命令模式、访问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责任链模式)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员能掌握主流设计模式,规范编程风格,提高优化程序结构和效率的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