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的基础学习

本文介绍了分层架构的概念及其优缺点,并详细解释了三层架构的具体分工,包括表现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

今天老师找我问了下进度,回答还在弄着静态模板页。老师又讲了一些项目的总体规格,他问对分层了解多少,我诚实的回答,一点也不了解。于是老师明确指示,回去好好看看什么是分层。
这样我又有一样技术学习了。分层技术是老师指定学习的,只好暂不研究转化静态页和缓存技术了。
哎~~~原来自己不会的还这么多呢,只好看书学习了。
在网上下了好多本《企业应用架构模式》都是英文版的,最后找了个影印中午版,终于可以开心的研究分层啦~~~~
本随笔不是读书笔记,只是我觉得作者写的不容易看懂,就只把我能理解的翻译了一些些~~~~~~


《企业应用架构模式》第一章就说分层
在分解复杂软件系统的时候,软件设计者用的最多的技术之一就是分层。在计算机本身的架构中,可以看到到处都有分层的例子。
当用分层的观点来考虑系统时,可以把各个子系统想象成多层的蛋糕。每一层都依托在其下层之上,但是,上层一般不知道下层的细节。
分层的好处:
1.可以把一个层拿出来单独研究开发,因为层与层之间几乎是不透明的。
2.可以方便的替换一个层。
3.当换了一个层的时候,其它曾不容易受影响。
4.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软件系统各层的工作。
5.一个层可以被很多的上层使用,减少了重复工作。
分层的缺点:
1.修改麻烦,它不能封装所有东西。
2.过多的层会影响性能

分层架构中最困难的问题是决定用几个层和每个层都干什么。

采用三个层次的架构时,分:表现层,领域层(也叫业务逻辑层),数据源层。

表现层:比如单击一个按纽出现一行字:“欢迎您!”这就是表现层的职责啦~~~~
数据源层:比如添加新闻时,把一条新闻存到数据库,就是数据源层的职责了~~
领域层:就是处理复杂的逻辑的,比如实现一个超强的分页或一个搜索什么的~~~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gengxiaochao/archive/2007/10/03/913598.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