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常与分组交换进行比较。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分组交换的通信线路并不专用于源与目的地间的信息传输。在要求数据按先后顺序且以恒定速率快速传输的情况下,使用电路交换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因此,当传输实时数据时,诸如音频和视频;或当服务质量(QOS)要求较高时,通常使用电路交换网络。分组交换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更强的的效能,可以预防传输过程(如e-mail信息和Web页面)中的延迟和抖动现象。
电路交换与面向连接协议相比较。请注意电路和连接之间的区别。一条连接对应于一条电路,而一条电路不是一条连接的先决条件。
分组交换
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区别
分组交换分为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方式。两者的不同如下:
虚电路分组交换适用于两端之间的长时间数据交换,尤其是在交互式会话中每次传送数据很短的情况下,可免去每个分组要有地址信息的额外开销。它提供了更可靠的通信功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且保持原来顺序。还可以对两个数据端点的流量进行控制,接收方在来不及接收数据时,可以通知发送方暂缓发送分组。但虚电路有一个弱点,当某个节点或某条链路出现故障而彻底失效时,则所有经过故障点的虚电路将立即破坏。数据报分组交换省去了呼叫建立阶段,它传输少量分组时比虚电路方式简便灵活。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可以绕开故障区而到达目的地,因此故障的影响面要比虚电路方式小很多。但数据报不保证分组的按序到达,数据的丢失也不会立即知晓
信元
专用于ATM网络,原点到目的结点传输的是信元,信元是一种特殊的 数据结构,不同于普通网络传输的帧或者包,因为帧和包是变长的,而ATM的信元是定长的,非常小的,长度只有53个字节,其中5个字节是信元头,48个字节是信息段。信息段中可以是各类业务的用户数据,信元头包含各种控制信息。 在信元中包括CRC校验和,其生成公式为X^8+X^2+X+1,校验和只是对信元头进行校验。
在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中,在数据发送之前首先在设备之间建立一条逻辑链路。在一个无连接的协议中,数据只管发送,而不必建立一条链路。
电路交换联网技术本质上是面向连接的,在并非所有的面向连接技术都使用电路交换。逻辑的面向连接协议可以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的顶层,为需要连接的应用程序提供较高层的服务。
telnet 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却建立在非面向连接的IP层协议之上。
IP 能够运行在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之上,例如 异步传输模式 ATM。
在一条点对点链路上报文的寻址不是严格必须的。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3layer/9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