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一般是指它的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主要分为2种.
一.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二.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一.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主要是从7个方面来度量.
1.速率.
  我们知道,计算机发出的是数字信号.这里是速率是指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数据的速率.也成为数据率(data rate)或者比特率(bit rate).速率的单位是b/s或bit/s,bps即bit per second. 还有kb/s Mb/s Gb/s.
这里说下这里是 k=10³ M=10^6 G=10^9 .还有就是一个字节byte 记为大写B
小写b 为bit 即1B=8b
通常我们说的100M以太网就是100Mb/s 注意这里是小写的b 即为比特.这点校问题咱搞计算机的应该早就清楚了吧.呵呵.
2.带宽 
bandwidth
这里分2点说下.
①带宽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的一个范围.就是fmax-fmin . 单位是Hz.
②.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带宽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为b/s.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吞吐量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种的网络的一种测量,目的是为了知道到底实际上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显然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的限制.
   对于100Mb/s的以太网,这个吞吐量的最大上限值就是100Mb/s,实际中其典型的吞吐量大约为70Mb/s.
4.时延(这个得重点说下.)
   时延delay 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从网络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中主要有以下4种时延.
   ①.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即发送数据帧的第一比特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计算公式.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信道带宽(b/s)
   ②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电磁波的速率是光速.但是在网络传输介质中传播的速率一般为70%,即为2.0*10^5 km/s(光速为3.0*10^5 km/s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速率
   ③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提取数据部分,差错检验,查找适当的路由等产生了处理时延.
    ④排队时延
   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的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
由此产生排队时延.
    但是.当网络通讯量很大的时候,会发生队列溢出,丢失分组,导致排队时延无穷大.
  总的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注意哪一种时延占主导地位,应具体的来分析.
不要认为数据的发送速率越高,传送的就越快.应为数据传输的总时延是由四项一起决定的.发送速率仅考虑了发送速率的情况.
对于高速的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提高了比特在链路
上的传播速率.传播速率与发送速率无关系.提高数据的发送速率减少的是发送时延.
   通常说的光纤传输速率高 是指发送速率高.而不是传播速率高.(传播速率和传输速率别搞混了.)而光纤信道的传播速率实际上比铜线传播速率还低一点.
5.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被称为"以比特位单位的链路长度."
6.往返时间RTT
  它表示从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所经历的时间.
7.利用率.
  分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是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也就是有数据传输.)网络的利用率是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这是因为,根据排队理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增加了.和高速公路的情况类似.当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很大时,由于某些地方会出现堵塞,因此行车的时间就会增加.
    当网络的通讯量很少时,网络产生的延时并不大,但是当网络的通讯量很大时,由于分组的网络节点进行处理时需要排队等候,因此网络的时延就会大大的增加.
     信道和网络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因此一些拥有较大主干的ISP经常控制他们的信道利用率不超过50%,如果超过了就要准备扩容,增大线路的带宽.
二.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1.费用.
 价格总是必须考虑的.
2.质量.
3.标准化.
4.可靠性.
5.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6.易于管理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