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2 - 高效行动

(一)行动力的心理模型
img_a82ff1aca5108f0da8f6e3f0fb999745.png

在上图中,“自我”的小人想走A路线,达成长远的目标,最终收获大树上的果实(即长远利益);而“感受”的小人想走B路线,获得眼前的快乐,不断采摘路边的小花(即短暂利益)。

要想获得大树上的果实,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路边的小花,不用怎么费力就能摘下来。

这时,“我们”和“我们的感受”之间,就需要商量好,然后选择一条路线。一般来说,“我们的感受”更容易说服“我们”。

img_228e95eab25ff0185e2dbcac19032d98.png

如何才能夺回自己的控制权?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突破:

img_3484cebabb25c9245e0006608010735b.png
(二)启动力

方法1: 321法则

img_c7eed4a9a419e8af60248ae6c9293406.png

为了及时发动,我们可以提前设定“大脑开关”:“如果发生了某件事情,就立马发动321法则”。

img_b1f6ad7b48dd4444a32703e5742ded70.png

像这样,感受还没酝酿到位,你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它不得不先跟着你走。

img_effac69e78e657db2cc823df5a75e6b0.png

用一句话总结:

img_0da7eb2139fd07a81e35ad1676ac9492.png

方法2:捆绑策略

捆绑策略通过重新描述现状,在当下就考虑到未来可能做出的所有行为及其代价,让我们有更大的机会面对现实,战胜肤浅的感受。

例如:

img_367e176e48a6b884a098ef681f7847af.png

由于“捆绑策略”增强了自控力,所以“自我”的小人推着“感受”的小人跑:

img_7330f089c5f324d317cb5793127e0764.png

用一句话总结:

img_ed5d6ae0c81f9e106341c237e0e6ad3d.png

方法3:简化原则

有时候我们会陷入选择困难的矛盾,想做的事情太多,不知道什么更重要,比如很难判断两本书看哪一本更好,于是在犹豫中寸步难行,最后走上拖延的道路。

请记住这个原则:

img_6bde78afc0db7c83aff8a1c460cbf63b.png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说,只要是有价值的事情,不要纠结这件事情的价值多少,就直接去做。哪怕是花一分钟时间背两个单词,也是在积累价值,比犹豫拖延要强得多。

就像下图中,“自我”的小人因为只有一条明确的路,所以能快速地拉着“感受”的小人往上走。

img_7eb2fe91fdfa848238072fe978abda65.png

用一句话来总结:

img_7eb8645f21fcc227c8b6973e7eb1b19a.png
(三)执行力

方法1:分解任务,持续形成激励感

img_765fddeb5323dee6f30637d30feac2d3.png

比如说,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然后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能从中得到成就感(如图中的小花),从而奖励自己的“感受”。

以“写年终总结”为例:

——年终总结任务分解——

1.通过资料和周报,回顾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

2.确定年终总结PPT的整体构成和页面分配

3.挑选模版,搭建年终总结的PPT框架

4.写完PPT的第一个部分“工作情况”

5.写完PPT的第二个部分“经验分享”

6.写完PPT的第三个部分“未来计划”

7.完成PPT相关数据填充和表格制作

8.检查并重新编写不足和不适当的部分

9.最后确定内容是否全部完成

——————

像这样,看起来就容易完成多了。甚至,我们可以在完成每个小任务后,主动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散步放松、吃点零食等等。

方法2:“快+早”形成良性循环

效率和提前是一个整体,效率会带来提前,提前也会带来效率,从而形成正循环。这个原则虽然听起来老生常谈,但只要具体落实,就能产生显著效果。

关于“早”:

例如第一课案例“小任的一天(3)”,小任通过提前思考增加了未来的效率。

关于“快”:

在生活和工作中,虽然很多人已经认为自己把事情做得非常熟练了,但可以继续提高效率的地方,仍然是无穷无尽的。

关于“快+早”形成良性循环:

以工作为例,提高工作效率,就更容易感知到,手上的工作应该把握哪些关键人物、和谁保持沟通、和谁确认需求、遇到问题应该向谁求助、有哪些可以参考的方法等【关键节点】。

另外,“快+早”还能让我们面对意外的时候也更有抵抗力。因为时间充裕,我们可以没有压力地完成额外的任务,或解决突发事件。

只要坚持下去,这种“快+早”形成的良性循环,效果就会越来越明显。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Kotlin语言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方面的特性和优势,结合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Kotlin的核心技巧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解释了它们如何简化集合操作和回调函数处理。接着,详细讲解了Kotlin Multiplatform(KMP)的实现方式,包括共享模块的创建和平台特定模块的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最后,文章总结了Kotlin在Android开发、跨平台移动开发、后端开发和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指出Kotlin将继续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 适合人群:对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Kotlin初学者和中级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otlin中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②掌握Kotlin Multiplatform的实现方式,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③了解Kotlin在不同开发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代码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Kotlin的函数式编程特性和跨平台开发能力。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代码案例,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