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主机的各个组成部件中,可能硬盘是每位用户购买得最多的硬件。或许你家里的电脑早已经有两个甚至三个硬盘,而你却还想继续购买硬盘,以便应付存储庞大的多媒体资料(如数码相片、MP3歌曲或DVD视频文件等等)的需要。现在市面上可供消费者选购的硬盘品牌比较多,几种主流型号的容量均相同,技术规格也大同小异,就连售价亦相差无几。但是,不同厂商的硬盘产品性能是否也在同一水平线上呢?相信这是大多数电脑用户选购硬盘时尤其关注的一点。为此,笔者搜集到市面上销售的8种250GB超大容量硬盘进行对比测试,供有需要的朋友作为选购参考。
    一、为什么要购买250GB容量的硬盘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各种3.5寸硬盘品牌中,以Hitachi(日立)、Seagate(希捷)、Maxtor(迈拓)及Western Digital(西数)等品牌最为人熟悉。其产品容量由40GB至400GB不等,对于一般入门级用户来说,40GB可能已经够用了。但如果按每MB容量的平均价格计算,大家都知道容量越大越划算。如以ATA界面的希捷200GB硬盘为例,每MB价格只有约4.05元,比40GB(每MB单价10.25元)低得多。
    近期主流ATA界面硬盘参考价格
容量
价格
MB价格(200511)
MB价格(半年前)
40GB41010.2510.55
80GB4405.55.88
120GB5654.75.08
160GB6053.784.25
200GB8104.054.65
250GB8903.565.2
300GB11203.83
400GB22505.63
近期不同界面硬盘的参考价格
容量
价格
MB价格(200511)
40GB 410 10.2580GB 440 5.5120GB 565 4.7
  由上表可知,半年前最值得购买的硬盘型号是160GB,每MB价格约4.25元;而现在160GB、250GB及300GB等三种型号硬盘的平均每MB价格均在4元以内,容量价格比都很高。那么,为什么一定要选择250GB而不是160GB或300GB的硬盘呢?
  笔者个人的观点是,既然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买两部250GB肯定胜过买4部120GB硬盘。原因是能节省出更多的电脑机箱空间和电源接口,耗电量和发热量也更低。不过,容量大的缺点是,当硬盘出现故障时资料遗失的数量便越高。例如400GB硬盘内全部是数码相机拍摄的数码相片,如果换成买的是两部200GB硬盘,即使其中一个硬盘坏掉时,至少也有一半可以留下,所以容量越高,危险性其实也相对增加。当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如定期用DVD刻录光盘进行备份,甚至建置硬盘阵列如RAID1、RAID5来加强保障。除此之外,容量高低也会对硬盘性能有影响,就算是同一系列的硬盘,通常高容量的型号性能会更好一些,因为其盘片密度越高,代表同一时间存取的数据量越多,所以大多数新一代型号的硬盘比上一代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外,之所以选择250GB而不是容量更大的300GB,是因为市面上能够见到的300GB硬盘品牌只有一家--迈拓,消费者选择余地不大。
   可能大家还注意到,主流硬盘均是清一色7200转的速度,并已流行了4-5年时间。虽然当前已经有一些高端硬盘采用10000转甚至15000转的马达,但并没有应用在主流硬盘型号上。转速越高自然性能越好,读写磁头能够更快找到资料,对于密集式的存取尤其有帮助。不过受限于成本和技术问题,通常高转速只能在SCSI界面的硬盘上见到。尽管WD(西数)公司曾推出过10000转SATA界面的硬盘,但价格和容量均与主流7200转硬盘有一段距离,现在该公司的新型号已停止了研发,可见10000转技术还不具备在主流硬盘市场上生存的条件。
   至于硬盘界面方面,目前仍然是PATA(并行ATA)与SATA(串行ATA)两种界面并存的态势。不过,自Intel公司在主板芯片组中增加对SATA界面的直接支持后,现在几乎所有主板均内置SATA接口。与PATA界面相比,SATA不但速度更快,细细的排线和即插即用的特点也是PATA界面不具备的。尽管价格仍然较贵(相差达10%),但为了预留未来升级,笔者建议应以SATA界面为首选。虽然现在大部分DVD光驱仍然使用PATA作为界面,但相信明年会有更多厂商改用SATA界面。当然,PATA界面至少仍然存在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