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的id()函数及读取list的例子

本文深入探讨Python中id()函数的工作原理,解释了如何通过id()获取对象的唯一标识符,即其在内存中的地址。并通过实例展示了变量在函数调用过程中内存地址的变化,揭示了Python的变量存储机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id(object)

Return the “identity” of an object. This is an integer (or long integer) which is guaranteed to be unique and constant for this object during its lifetime. Two objects with non-overlapping lifetimes may have the same id() value.
CPython implementation detail: This is the address of the object in memory.

说起这个函数就需要先了解pyhton的变量存储机制了:
变量:是动态变量,不用提前声明类型。

当我们写:a = 'ABC'时,Python解释器干了两件事情:

  1. 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ABC'的字符串;
  2. 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名为a的变量,并把它指向'ABC'。

id(a)读取的是a的内存地址

程序范例

def addElement(_list):
    print(6,id(_list))
    _list.append(0)
    print(7,id(_list))
    return _list

if __name__=="__main__":
    list1=[1,2,3]
    print(1,id(list1))
    list2 = addElement(list1)
    print(2,list1)
    print(3,id(list1))
    print(4,list2)
    print(5,id(list2))

执行结果:

(1, 48757192L)
(6, 48757192L)
(7, 48757192L)
(2, [1, 2, 3, 0])
(3, 48757192L)
(4, [1, 2, 3, 0])
(5, 48757192L)

两个要点:

  1. return语句返回后list1就已经变为其返回值而不是原来的值
  2. 自从定义后list1这个变量的本质就是一个内存盒子,传到函数里面的一直是这个变量本身,所以地址没变,最后返回的还是他,只是后面加了一个新值,而用a=b这种赋值方法后ab的内存地址是一致的。因此从头到尾list1,list2,_list内存地址都没变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