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Boost的asio要使用proactor模式实现?

本文探讨了Boost ASIO在网络库中使用Proactor模式的原因,尤其是在Linux环境下与Reactor模式相比的性能差异,并分析了Windows与Linux不同网络编程模型的特点。

Linux下高性能的网络库中大多使用的Reactor 模式去实现,Boost Asio在Linux下用epoll和select去模拟proactor模式,影响了它的效率和实现复杂度,
看陈硕的自己的Linux下Reactor网络库和ASIO的性能对比,大概比asio性能(吞吐量)高1/5.既然Linux下网络库用Reactor性能才高,为什么Boost ASIO Linux下要用模拟的Proactor模式?
或者说为什么ASIO不在win和linux都用Reactor模式?这样的选择是不是可以性能更好?和更加适应市场?服务器端毕竟大量都是Linux.

 

Windows 下很难实现高效可伸缩的 Reactor。首先,Win32 API 里 WaitForMultipleObjects 只能同时等待 64 个 handle (MAXIMUM_WAIT_OBJECTS);其次 WinSock 的 select() 实现又很 buggy,特别是在错误处理方面有很多奇葩行为(具体见各种跨平台网络库代码中对此的注释);最后,Windows Vista 新增的 WSAPoll() 函数与 POSIX 的 poll() 又不尽兼容。

Windows 有自己的一套高效异步IO模型(几乎等同于Proactor),同时支持文件IO和网络IO;但 Linux 只有高效的网络同步IO(epoll 之类的 io multiplexing 是同步的Reactor,且不支持磁盘文件),二者的高效IO编程模型从根本上不兼容(Windows 可以把网络事件发到 GUI 线程的事件队列中,有点类似 Reactor,但是似乎一个进程只能有一个 GUI 线程,因此在多核系统上其伸缩性受限)。

因此,ASIO 要想高效且跨平台,只能用 Proactor 模型了。不可避免地会在 Linux 上损失一点儿效率。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zhangjie830621/blog/353728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