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找到拥有8颗行星的“第二太阳系”

借助谷歌的人工智能技术,NASA宣布发现了围绕恒星“开普勒-90”运行的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这使得该恒星系统与太阳系一样,拥有8颗行星。此次发现利用了深度神经网络对开普勒望远镜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太阳系有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北京时间12月15日凌晨2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谷歌人工智能对开普勒望远镜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揪出了”围绕恒星“开普勒-90”(Kepler-90)旋转的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这使得恒星“开普勒-90”与太阳“并驾齐驱”,成为目前发现的拥有最多行星(8颗)的恒星系统。

 

    “开普勒-90”恒星距离地球2545光年,位于天龙座。专家表示,“开普勒-90”和其行星组成的行星系统就像一个迷你版的太阳系,内侧是小行星,外侧是大行星,只不过,行星之间更“亲密”一点。尽管如此,在孕育生命方面,“开普勒-90”并不比其他行星系统更有优势。

    最新发现的“开普勒-90i”行星是一颗岩石星球,大小是地球的1.3倍,由于距离其主恒星更近,公转周期仅为14.4天,平均温度预计超过800华氏度(约427摄氏度)。“开普勒-90”的最外层行星“开普勒-90h”与其恒星的距离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当。

 

    本次发现的另一个亮点在于,这一成果借助谷歌公司的机器学习技术获得。在这次发现中,人工神经网络对开普勒获得的数据进行筛查,发现了此前被忽视的围绕“开普勒-90”旋转的第8颗行星微弱的凌日信号,从而发现了这颗行星。开普勒望远镜会记录系外行星从恒星前方经过而导致恒星亮度轻微减弱的信号,这让科学家可以间接推算出行星的存在,以及这颗行星的诸多物理特性,即所谓的凌日法。

 

    NASA天体物理学部门主管保罗·赫兹表示:“正如我们所料,在之前已经分析过的数据中,仍潜伏着令人兴奋的新发现,这些数据在未来多年内都将是开创新研究的珍宝。”

 

    开普勒望远镜迄今最吸引人的发现是一个编号为“KOI-7711”的天体,其大小为地球的1.3倍,在类似地球的轨道上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公转。

 

    总编辑圈点

 

    太空探索是人工智能的最新用武之地。这次人工智能是在地面上发挥作用:借助深度神经网络对探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这种本领也可以用于其他探索,比如寻找引力波。不过,更有意思的应用发生在外太空,人们直接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太空探测器。这样,探测器在另一个星球就可以自己决定,相机应该对准哪里,应该搜索哪些有用信息。所以,以后不要说人工智能遍地开花了,人家是全宇宙开花。

(更多点击:自主创新)(链接:http://www.chuangxin360.com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mindmanager/blog/159130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