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浪费了运维的工作时间

文章作者反思自身时间浪费问题,指出习惯性网上闲逛、成为手机奴隶和一次试图做多件事是主要原因。作者建议避免强制灌输信息、有目的地使用手机和一次只学一个技术点。最后推荐学习《轻松玩转ELK海量可视化日志分析系统》专栏,介绍了能学到的大数据日志分析技能。

这是一篇自我反思的文章,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像个没头苍蝇:感觉有很多事要做,但其实又没做什么,把自己搞得很累却又没啥大的收获。要么毫无追求,至少有个平淡的心态去享受每天的生活;要么有所追求,努力的去达成自己的目标。我不是第一种,至少还没到那个境界,所以必须是第二条路。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很多很多时间,这种浪费不仅仅是浪费,更是习惯性的养成了一种逃避的心态;何为逃避心态,那就是想做事情,但是又不愿意去做,想与不想的交锋,就培养出了这种逃避心态。

我想我的情况是这样的:

要做正式的事之前,先上会微博轻松一下,“准备”一下吧;对于研究、阅读资料,我们更醉心于收集资料;在这种貌似有理,实则无用的额外工作下,时间被心安理得的浪费掉了,懒惰与拖沓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

这是一个正反馈,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那么我的时间具体被浪费在哪里呢?仔细分析一下:

1. 习惯性的网上闲逛

讲个例子,有篇博客我想写很久了,名字我都想好了,叫“技术与能力的关系”,内容也想过了,通过技术水平与实际应用能力做个比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于是我打开浏览器,打开博客,写好题目 - 然后不知怎的点开了Chrome的一个空白页面,上面有我访问过的那些网页:51CTO,新浪微博,Gmail等等,于是,我一个一个点开来,看看有没有给我的消息,再看看好友们有啥更新;接着,打开手机,点开微信,看看有没有新的消息,朋友圈有没有更新,再看看公众号有没有新的推送,哦哦哦,一圈轮下来,已经过了些时候了,然后,再看看最先看的那个有啥更新不? 好吧,我进入死循环了。

这是一种逃避,浪费自己的时间,培养自己的懒散,是多么愚蠢的一种投资啊!

有个解释挺好听的,这叫时刻关注业界趋势,了解最新技术,开阔眼界。恩,蛮有道理的,但你能说说今天你花了几个小时,从上面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有帮助的知识吗。哦,也许你转了几篇蛮有技术含量的文章,但您看了吗,你看懂了吗?

显然,对我来讲,我没有从中得到太多有意义的收获。

总结:
避免强制灌输的信息,不搀和这些无聊的玩意了,除了真正需要关注的信息,但是也有条件:只关注一些发布靠谱信息的技术人,只发布靠谱的知识,而且默认消息接收是off的,不会被动的接收,而是在自己在需要的时候主动去查看。

2. 手机奴隶

曾几何时,手机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变得跟吃饭一样,时刻都有捧在手里,吃饭、上班、坐车、睡觉,机不离手,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手机,睁开眼关了手机闹钟,然后习惯性在床上赖一会,就那么一会的时间,还是太条件反射式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再起床。

好悲哀,什么时候自己也成了手机的奴隶,暗暗叹息。可是后来我发现,不单单是自己是手机奴隶,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个个似乎都是中了手机的毒,一刻都不能离开手机,说是离开了手机就没有安全感。

岂不知,这种自认为理所当然的行为,无意识的生活方式,浪费了我们多少时间, 我们成了手机的奴隶,而完全忘了手机只是个工具,我们用它,只是为了打个电话或者获取需要的信息。

让玩手机这件事变得有意识,变得更加的有目的性,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愿这一刻起手机成为你的奴隶,而不是手机的奴隶。

总结:

有目的的做事情,打开手机、电脑前,先列出你要完成哪些事,做完成后就关掉她!

3. 一次试图做多件事

你会有时候突然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然后一下子学了三、四个技术点,报了几个培训班吗,我就有过,这种看似对自己很负责的上进心态,其实是很典型的南辕北辙的例子,本来想加快学习速度,结果却截然相反,试图一下子读好几本书,掌握好几个方面的技术,结果却必然适得其反。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次试图做多件事是很不靠谱的,明白这件事不难,难的是如何控制住那种“圆满”的诱惑。有舍才有得,不舍只能一无所得!

总结:

1、一次只做一件事,只学一个技术点,等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这个技术点,再去做第二件事,学第二个技术点。

2、好吧,那就从一次只学一个技术点开始吧,学习哪个技术呢,当然是目前最流行的大数据技术,先来学习一下《轻松玩转ELK海量可视化日志分析系统》这个专栏吧!

于是,我觉得我是找到了症结所在,好好朝着好的方向去改进吧!我相信我会成功的。

彩蛋来啦

作为51CTO的特级讲师和专家博主,我将多年来在新浪网和阿里云担任系统架构师的经验,融合进51CTO订阅专栏《轻松玩转ELK海量可视化日志分析系统》

能学到什么技能

1、结合企业真实项目需求,分析ELK架构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2、动手实战构建ELK 海量日志分析平台
3、利用Logstash实时采集不同项目系统的海量信息,对海量数据进行过滤和解析,同时可以自定义匹配模式解析项目中的复杂结构日志,并按日志类别和日期回滚输出到ElasticSearch集群建立索引
4、利用Kibana 实现海量日志的分析查询、数据可视化及监控预警 。
5、Logstash核心配置语法以及Filebeat组件的灵活使用
6、Logstash Input插件、Filter插件、Output插件应用详解
7、实战:Logstash 实现海量日志采集、过滤、解析、输出

是什么浪费了运维的工作时间

<think> 嗯,用户这次提出了一个明确的需求:想了解运维的定义。结合之前的对话历史,用户似乎对技术概念有系统性了解的兴趣——从“clockwork机械原理”直接跳转到“IT运维定义”,跨度不小呢。 注意到系统给出了严格的格式指令,尤其是LaTeX排版要求。虽然当前问题不涉及数学公式,但需要预留处理空间。引用标记规则也需特别注意,用户提供的运维资料共有四个引用源: 【核心定义提取】 引用[1]和[2]都强调了运维的双重属性: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运行”职能(如故障处理/监控)和优化体系的“维护”职能(如架构升级)。引用[3][4]则补充了历史维度——运维从早期网管演变为覆盖云/安全/自动化的综合角色。 用户可能存在的潜在需求: 1. 需要区分运维与研发/测试的职能边界(引用[2]提到) 2. 想了解运维在现代IT体系中的实际价值(引用[1]强调的“降本增效”) 3. 可能为职业规划做调研(引用[3]提及职业发展路径) 【结构化处理】 将定义拆解为三个逻辑层: - 职能本质(保障+优化) - 核心目标(稳定性/成本等) - 历史演进(呼应引用[3][4]的时间线) 需要规避的陷阱: × 避免过度引用(四个文献需选择性使用) × 不深入技术细节(用户只问定义) × 标注要自然(如结尾[^1][^2]的融合) 生成的问题需延续用户思维链: 1. 运维具体工作内容(定义的自然延伸) 2. 现代转型方向(结合云计算等新趋势) 3. 职业能力模型(呼应可能的职业诉求) </think> 根据引用资料,运维(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简称 O&M)的核心定义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 一、职能本质定义 运维是**保障技术系统稳定运行并持续优化**的技术活动,核心包含两大职能: 1. **运行(Operations)** 通过实时监控、故障处理、性能调优等手段,确保系统(服务器/网络/应用等)持续处于可用状态,满足业务需求[^2]。 2. **维护(Maintenance)** 通过版本更新、安全加固、架构升级等操作,预防潜在风险并提升系统健壮性[^1]。 ### 二、目标驱动定义 运维以**平衡系统可靠性、效率与成本**为目标: - ✅ **高可用性**:保障服务持续在线(如 99.99% 可用性) - ⚙️ **性能优化**:通过负载均衡、资源调度提升响应速度 - 💰 **成本控制**:避免资源浪费(如自动缩扩容机制) - 🛡️ **风险规避**:通过备份容灾降低故障损失[^1][^4] ### 三、演进扩展定义 随着技术发展,运维范畴持续进化: ```mermaid graph LR A[早期网管] --> B[服务器/网络运维] B --> C[云计算/大数据运维] C --> D[DevOps/自动化运维] D --> E[AIops/智能运维] ``` 其内涵从基础设备维护,扩展到涵盖云原生架构维护、CI/CD 流水线管理、安全合规等综合领域[^3][^4]。 > 关键总结:运维的本质是 **“通过技术手段使系统持续交付价值”**,其角色从被动救火转向主动赋能业务[^1][^2]。 --- ### 相关问题 1. 运维工程师日常包含哪些具体工作内容? 2. 现代运维中 DevOps 和传统运维有何本质区别? 3. 如何量化衡量运维团队的工作效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