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at的集群
1. 概述
在单一的服务器上执行WEB应用程序有一些重大的问题,当网站成功建成并开始接受大量请求时,单一服务器终究无法满足需要处理的负荷量,因为每个Tomcat的http请求线程池是有限的。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会产生单点故障,如果该服务器坏掉,那么网站就立刻无法运作了。不论是因为要有较佳的扩充性还是容错能力,我们都会想 在一台以上的服务器计算机上执行WEB应用程序。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Tomcat的集群。
实现集群的优点:
1. 提高服务的性能、并发能力、以及高可用性
2. 提供项目架构的横向扩展能力
2. Tomcat集群的实现原理
这里通过Nginx负载均衡对多个Tomcat进行请求转发。
3. Tomcat集群会带来哪些问题
1)Session登陆信息存储及读取的问题
2)服务器定时任务并发的问题(部署多个服务器的时候,可能在某个时间点某个定时任务在多台服务器上同时执行,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并造成资源的浪费)
最终需要实现的集群框架
4. Tomcat单机部署多应该
单机部署多应用就是在一台服务器上部署多个Tomcat,每个Tomcat都是独立运行的。
1)Linux/Mac 单机部署多应用
部署步骤(这里以两台Tomcat为例):
(1)首先在Linux/Mac上安装两个Tomcat
(2)在环境变量中配置两个Tomcat
在/etc/profile 中添加如下内容
export CATALINA_BASE=/developer/apache-tomcat-7.0.90_1
export CATALINA_HOME=/developer/apache-tomcat-7.0.90_1
export TOMCAT_HOME=/developer/apache-tomcat-7.0.90_1
export CATALINA_2_BASE=/developer/apache-tomcat-7.0.90_2
export CATALINA_2_HOME=/developer/apache-tomcat-7.0.90_2
export TOMCAT_2_HOME=/developer/apache-tomcat-7.0.90_2
其中后面的路径就是自己安装的Tomcat的路径。
在环境变量配置完成之后,需要执行命令使环境变量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可以通过echo命令来验证配置的环境变量是否已经生效:
echo $CATALINA_2_BASE
输出如下内容的话,说明环境变量配置成功
(3)修改Tomcat的启动文件
第一个Tomcat的启动文件不变,只需要修改第二个即可。在第二个Tocamt安装目录/bin下,vim打开catalina.sh文件,找到# OS specific support. $var _must_ be set to either true or false.在该注释下添加如下内容:
export CATALINA_BASE=$CATALINA_2_BASE
export CATALINA_HOME=$CATALINA_2_HOME
添加完之后如下:
(4)修改Tomcat的端口(3个端口)
这里只需要修改第二个Tomcat的端口,第一个Tomcat使用默认的端口,如果有多个Tocmat,那么必须保证每个Tomcat的端口号是不能重复的。
进入到第二个Tomcat的安装目录/conf下,打开文件server.xml,修改其中的端口:
- 第一个端口:修改Server端口,将原来默认的8005端口修改为 9005端口
- 第二个端口:修改Connector端口,将原来默认的8080端口修改为9080端口,redirectPort的8443端口不需要修改。其中URIEncoding=“UTF-8”是为了防止Tomcat出现乱码而添加的。
- 第三个端口:修改AJP的Connector端口,将原来的8009端口改为 9009端口,redirectPort的8443端口不需要修改
(5)启动Tomcat
在以上配置修改完成之后就可以启动这两个Tomcat了,正常情况下两个Tomcat都是可以正常启动的
第一个Tomcat
第二个Tocmat
2)Windows 单机部署多应用
(1)首先在windows下安装两个Tomcat
(2)在window下新增Tomcat的环境变量
CATEALINA_BASE=E:\Tomcat\apache-tomcat-8.5.34-x64_1
CATEALINA_HOME=E:\Tomcat\apache-tomcat-8.5.34-x64_1
TOMCAT_HOME=E:\Tomcat\apache-tomcat-8.5.34-x64_1
CATEALINA_2_BASE=E:\Tomcat\apache-tomcat-8.5.34-x64_2
CATEALINA_2_HOME=E:\Tomcat\apache-tomcat-8.5.34-x64_2
TOMCAT_2_HOME=E:\Tomcat\apache-tomcat-8.5.34-x64_2
(3)修改Tomcat的启动文件
第一个Tomcat的启动文件不变,只需要修改第二个即可。在第二个Tocamt安装目录/bin下,修改catalina.bat和startpup.bat文件。
将这两个文件中的CATALINA_BASE 修改为 CATALINA_2_BASE, CATALINA_HOME修改为 CATALINA_2_HOME (建议使用全部替换的方式来更改)
(4)修改Tomcat的端口(3个端口)
修改端口和在Linux下的修改一样,参考上面Linux下的修改即可。
(5)启动Tomcat
CMD命令分别进入到两个Tomcat的bin目录,启动Tocmat
startup.bat
第一个Tocmat
第二个Tomcat
5. Nginx负载均衡配置、常用策略、场景及特点
1)轮训(默认的配置)
缺省配置就是轮询策略,在轮询中,如果服务器down掉了,会自动剔除该服务器。此策略适合服务器配置相当,无状态且短平快的服务使用。
2)权重(weight)
权重方式,在轮询策略的基础上指定轮询的几率,该策略是生产环境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例子如下:
#动态服务器组
upstream dynamic_zuoyu {
server localhost:8080 weight=2; #tomcat 7.0
server localhost:8081; #tomcat 8.0
server localhost:8082 backup; #tomcat 8.5
server localhost:8083 max_fails=3 fail_timeout=20s; #tomcat 9.0
}
在该例子中,weight参数用于指定轮询几率,weight的默认值为1,;weight的数值与访问比率成正比,比如Tomcat 7.0被访问的几率为其他服务器的两倍。
注意:
- 权重越高分配到需要处理的请求越多。
- 此策略可以与least_conn和ip_hash结合使用。
- 此策略比较适合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差别比较大的情况。
3)依据ip分配方式(ip_hash)
指定负载均衡器按照基于客户端IP的分配方式,这个方法确保了相同的客户端的请求一直发送到相同的服务器,以保证session会话。这样每个访客都固定访问一个后端服务器,可以解决session不能跨服务器的问题。
#动态服务器组
upstream dynamic_zuoyu {
ip_hash; #保证每个访客固定访问一个后端服务器
server localhost:8080 weight=2; #tomcat 7.0
server localhost:8081; #tomcat 8.0
server localhost:8082; #tomcat 8.5
server localhost:8083 max_fails=3 fail_timeout=20s; #tomcat 9.0
}
注意:
- 在nginx版本1.3.1之前,不能在ip_hash中使用权重(weight)。
- ip_hash不能与backup同时使用。
- 此策略适合有状态服务,比如session。
- 当有服务器需要剔除,必须手动down掉。
4)最少连接方式(least_conn)
把请求转发给连接数较少的后端服务器。轮询算法是把请求平均的转发给各个后端,使它们的负载大致相同;但是,有些请求占用的时间很长,会导致其所在的后端负载较高。这种情况下,least_conn这种方式就可以达到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
#动态服务器组
upstream dynamic_zuoyu {
least_conn; #把请求转发给连接数较少的后端服务器
server localhost:8080 weight=2; #tomcat 7.0
server localhost:8081; #tomcat 8.0
server localhost:8082 backup; #tomcat 8.5
server localhost:8083 max_fails=3 fail_timeout=20s; #tomcat 9.0
}
注意:
- 此负载均衡策略适合请求处理时间长短不一造成服务器过载的情况。
4)url hash(需要安装第三方的Nginx插件来实现)
按访问url的hash结果来分配请求,使每个url定向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要配合缓存命中来使用。同一个资源多次请求,可能会到达不同的服务器上,导致不必要的多次下载,缓存命中率不高,以及一些资源时间的浪费。而使用url_hash,可以使得同一个url(也就是同一个资源请求)会到达同一台服务器,一旦缓存住了资源,再此收到请求,就可以从缓存中读取。
#动态服务器组
upstream dynamic_zuoyu {
hash $request_uri; #实现每个url定向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
server localhost:8080; #tomcat 7.0
server localhost:8081; #tomcat 8.0
server localhost:8082; #tomcat 8.5
server localhost:8083; #tomcat 9.0
5)fair(需要安装第三方的Nginx插件来实现)
按照服务器端的响应时间来分配请求,响应时间短的优先分配。
#动态服务器组
upstream dynamic_zuoyu {
server localhost:8080; #tomcat 7.0
server localhost:8081; #tomcat 8.0
server localhost:8082; #tomcat 8.5
server localhost:8083; #tomcat 9.0
fair; #实现响应时间短的优先分配
}
6. 本实例所使用的策略是权重
Nginx的配置如下:
upstream www.declan.com{
server 127.0.0.1:8080 weight=10;
server 127.0.0.1:9080 weight=15;
}
server {
listen 80;
autoindex on;
server_name www.declan.com;
access_log /usr/local/nginx/logs/access.log combined;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jsp index.php;
#error_page 404 /404.html;
if ( $query_string ~* ".*[\;'\<\>].*" ){
return 404;
}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www.declan.com;
add_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
}
这里监听的域名:www.declan.com(如果没有域名可以使用ip地址,或者可以配置/etc/hosts来配置该域名 来进行测试), 端口是默认的80端口,当用户访问www.declan.com时,Nginx接受到请求,然后在location中找到proxy_pass的值,由于配置了upstream,就会在upstream中根据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来转发到相应的服务器上来处理。
注意:这里配置的8080端口的weight=10, 9080端口的weight=15,表示的是:9080端口 端口访问的概率是8080端口的1.5倍
配置完成之后访问www.declan.com就会发现服务有时候访问的是8080的服务器,有时候访问的是9080的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