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软件定义?软件定义在企业的数据中心中的表现是什么?如何发展这项技术?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VMware存储架构师Peter Ye(叶毓睿),分享他关于软件定义存储的深刻见解。
作者及其团队介绍
软件定义存储的概念提出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主要帮助用户在数据中心建设中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痛点?
软件定义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目前的应用现状以及其最佳应用场,还面临哪些挑战?
软件定义存储相比较传统存储理念,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和优势?
软件定义存储的技术如何解决传统存储的挑战:信息孤岛,供应商绑定,扩展性的问题的?
- 第一步是抽象,也即解耦,因为如果硬件被锁定,存储资源无法被灵活调用;
- 第二步是池化,也即虚拟化,这样才能随需分配,动态扩展;
- 第三步是自动化,存储资源由软件(Hypervisor或云管理软件)来自动分配和管理。
经由抽象、池化和自动化,打破了信息孤岛,也不再被供应商绑定,并支持动态扩展的。
软件定义存储如何实现数据保护,高可用和数据去重等?
软件定义存储与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区别?
软件定义存储包含了存储虚拟化,简单理解,可以认为软件定义存储=存储虚拟化+自动化,其实就是SDS的三步曲:抽象、池化和自动化。详见《什么是存储虚拟化?它与软件定义存储有何区别?》
软件定义存储与软件定义网络有哪些共性,前者受到后者哪些影响?
都包含了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软件定义这个词汇最早就是来源于软件定义网络(SDN),核心是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解耦,SDS在这一部分上收到了SDN的影响。
现在软件定义的概念越来越火,在很多个领域都出现一些产品和解决方案,您如何看待软件定义技术的发展呢?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这真的会是数据中心的未来吗?
有人说,人类文明终将会运行在软件之上,那么对于硬件厂商来说,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呢?如何正确地认识软件和硬件的关系,以及硬件在未来数据中心的地位?
软件定义技术的发展与企业IT系统的云化有什么样的关系,软件定义将会给企业的云战略,或者云战略会给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带来什么影响?企业该如何正确地看待未来数据中心的变革与方向?
前面提到,软件定义为云而生。所有企业,在云战略上,如果考虑混合云或者私有云,都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最佳实践,也即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来使云战略落地。
VMware在软件定义存储方面有哪些主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后的战略方向是什么样的呢?
1)控制平面,即Storage Policy Based Management(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简称SPBM。
数据平面,即Virtual DataServices。分别有三个子类构成:Virtual SAN,VirtualVolumes和Cloud/Object Storage。
降低成本、提升性能、管理简单灵活、扩展方便、即刻交付符合一定SLA标准的存储资源。
在目前的市场上,软件定义存储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在系统架构设计和实现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那么未来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1)与Hypervisor融为一体的SDS厂商,也即前述的VMware、Microsoft等。
3)拥有某一项或几项出色功能的新SDS厂商。虽然没有与Hypervisor或者应用融合。但靠着它的独特或先进的功能,依然赢得用户的青睐;
5)传统外置磁盘阵列的转型尝试,如HP StorVirtual、EMC vVNX、NetApp OnTap Edge等。
6)云计算公司的的转型尝试,如公有云提供商青云推出超融合一体机等。
初期,必须围绕着数据平面下功夫,提供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可能针对业务应用进行优化;将来,数据平面同质化后,应该开始向控制平面层对接,以更好的为存储自动化服务。
数据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