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 Server服务
[1]. Service定义了一个服务的访问入口地址,前端的应用(Pod)通过这个入口地址访问其背后的一组由Pod副本组成的集群实力。 Service与其后端Pod副本集群之间则是通过Label Selector[标签选择器]来实现"无缝对接"。而RC的作用实际上是保证Service 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处于预期的标准。
[2].每个Pod都会被分配一个单独的IP地址,而且每个Pod都提供了一个独立的Endpoint(Pod IP+ContainerPort)以被客户端访问,现在多个Pod副本组成了一个集群来提供访问。
[3].Kubernetes 需要在每个Node上安装kube-proxy,kube-proxy进程其实就是一个智能的软件负载均衡器,它负责把对Service的请求转发到后端的某个Pod实例上,并在内部实现服务的负载均衡与会话保持机制.
[4].Kubernetes发明了一个很巧明的设计,Service不是共用一个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而是每个Service分配了一个全局唯一的虚拟IP地址,这个虚拟IP被称为Cluster IP。这样每个服务就变成了具备唯一IP地址的"通信节点"
[5].Pod的Endpoint地址会随着Pod的销毁和重新创建而发生改变,因为新的Pod地址与之前的旧的Pod不同。而Service一旦被创建,Kubernetes就会自动为它分配一个可用的Cluster IP,而且在Service的整个声明周期内,它的Cluster IP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只要将Service的name与Service的Cluster IP地址做一个DNS域名映射即可解决问题
[6].Cluster IP,它是一个虚拟IP,但更像是一个伪造的IP网络
(1)Cluster IP仅仅作用于Kubernetes Service对象,并由Kubernetes管理和分配IP地址(来源于Cluster IP地址池)
(2)Cluster IP无法被Ping,因为没有一个"实体网络对象"来响应
(3)在Kubernetes集群内,Node IP、Pod IP、Cluster IP之间的通信,采用的是Kubernetes自己设计的特殊路由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