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图展示在Java中线程的不同状态,我们可以创建一个Java线程,并调用start()方法来启动它,但是线程的状态是如何从Running变为Blocked,这依赖与操作系统实现的线程调度算法,Java对此并没有足够的控制权。
New 新建状态
当我们创建一个新线程对象的时候,需要时候new操作符,此时线程的状态便是New。在这个时候,线程并不是可被调度的,它只是Java语言的一个内部状态。
Runnable 可运行状态
当我们调用Thread对象的start()函数时,它的状态变为Runnable。 控制权被给予线程调度程序来完成它的执行。 是否立即运行此线程或在运行之前将其保持在可运行线程池中,取决于线程调度程序的实现。
Running 运行状态
如果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获得了CPU,开始执行run()方法的线程执行体,则该线程处于运行状态,如果计算机只有一个CPU。那么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处于运行状态,当然在一个多处理器的机器上,将会有多个线程并行执行;当线程数大于处理器数时,依然会存在多个线程在同一个CPU上轮换的现象。 当一个线程开始运行后,它不可能一直处于运行状态(除非它的线程执行体足够短,瞬间就执行结束了)。线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被中断,目的是使其他线程获得执行的机会,线程调度的细节取决于底层平台所采用的策略。对于采用抢占式策略的系统而言,系统会给每个可执行的线程一个小时间段来处理任务;当该时间段用完后,系统就会剥夺该线程所占用的资源,让其他线程获得执行的机会。在选择下一个线程时,系统会考虑线程的优先级。
所有现代的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都采用抢占式调度策略,但一些小型设备如手机则可能采用协作式调度策略,在这样的系统中,只有当一个线程调用了它的sleep()或yield()方法后才会放弃所占用的资源——也就是必须由该线程主动放弃所占用的资源。
线程正在执行时,状态变为Running。 线程调度程序从可运行线程池中选择一个线程,并将其状态更改为正在运行,然后CPU开始执行这个线程。一个线程可以将正在运行的进程状态更改为Runnable,Dead或Blocked。在该状态时,线程将执行run()方法的逻辑。
Blocked 阻塞状态
当出现I/O input请求时候该线程会被阻塞掉,另外就是图中提到的enter synchronized statement,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吧,线程A获取cpu并进入synchronized statement,那么原来处于runnable的B资源一时半会没有办法得到cpu,只能等线程A的synchronized statement执行完毕后,才能有机会获取cpu,既然是干等,不如就先进入了blocked状态,当线程A执行完synchronized statement后再进入runnable状态。
Waiting 等待状态
当线程处在runnable状态时调用了wait()方法(不带参数),这时候该线程就进入了waiting状态,比较要命的是线程一旦进入了waiting状态就不会自己醒来了,必须要别的线程通过notify或者notifyAll方法来唤醒,不然该线程一直处于waiting状态,永远也得不到使用cpu的机会。
timed waiting状态
这个状态和waiting状态有些相似,不同的是该状态会有一个时间设置让自己定时醒来,时间一到就进入到runnable状态,而这个时间呢也是在runnable状态时候调用wait(int ms)或者sleep(int ms)来进入timed waiting状态。这里要注意的是wait方法会让当前线程释放线程锁,而sleep方法不会。
terminated 结束状态
这个状态也很简单,就是线程执行run方法,执行完毕了,那么线程就结束了,也就是这里标注的task completes的意思。不过有一点要注意,一个线程对象只能start一次,而且线程结束后,便不能再进入其它状态,毕竟人死不能复生,线程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