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状态码[中文版]<转>

本文详细解释了HTTP状态码的不同类别及其含义,包括1xx至5xx状态码的用途及应用场景,帮助开发者理解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状态。
  • 200 - 服务器成功返回网页
  • 404 - 请求的网页不存在
  • 503 - 服务器超时

以下是 HTTP 状态码的完整列表。您也可以访问 HTTP 状态码上的 W3C 页以了解更多信息

1xx 状态码

表示临时响应并需要请求者继续执行操作的状态码。

100(继续)请求者应当继续提出请求。服务器返回此代码表示已收到请求的第一部分,正在等待其余部分。
101(切换协议)请求者已要求服务器切换协议,服务器已确认并准备切换。

2xx 状态码

表示成功处理了请求的状态码。

200(成功)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通常,这表示服务器提供了请求的网页。如果针对您的 robots.txt 文件显示此状态码,则表示 Googlebot 已成功检索到该文件。
201(已创建)请求成功并且服务器创建了新的资源。
202(已接受)服务器已接受请求,但尚未处理。
203(非授权信息)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但返回的信息可能来自另一来源。
204(无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没有返回任何内容。
205(重置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没有返回任何内容。与 204 响应不同,此响应要求请求者重置文档视图(例如,清除表单内容以输入新内容)。
206(部分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了部分 GET 请求。

3xx 状态码

要完成请求,需要进一步操作。通常,这些状态码用来重定向。建议您在每次请求中使用重定向不要超过 5 次。您可以使用网站管理员工具查看一下 Googlebot 在抓取重定向网页时是否遇到问题。诊断下的网络抓取页列出了由于重定向错误导致 Googlebot 无法抓取的网址。

300(多种选择)针对请求,服务器可执行多种操作。服务器可根据请求者 (user-agent) 选择一项操作,或提供操作列表供请求者选择。
301(永久移动)请求的网页已永久移动到新位置。服务器返回此响应(对 GET 或 HEAD 请求的响应)时,会自动将请求者转到新位置。您应使用此代码告诉 Googlebot 某个网页或网站已永久移动到新位置。
302(临时移动)服务器目前从不同位置的网页响应请求,但申请人应当继续使用原有位置来响应以后的请求。此代码与响应 GET 和 HEAD 请求的 301 代码类似,会自动将请求者转到不同的位置,但不应使用此代码来告诉 Googlebot 页面或网站已经移动,因为 Googlebot 要继续抓取原来的位置并编制索引。
303(查看其他位置)请求者应当对不同的位置使用单独的 GET 请求来检索响应时,服务器返回此代码。对于除 HEAD 之外的所有请求,服务器会自动转到其他位置。
304(未修改)

自从上次请求后,请求的网页未修改过。服务器返回此响应时,不会返回网页内容。

如果网页自请求者上次请求后再也没有更改过,您应当将服务器配置为返回此响应(称为 If-Modified-Since HTTP 标头)。由于服务器可以告诉 Googlebot 自从上次抓取后网页没有变更,因此可节省带宽和开销。

305(使用代理)请求者只能使用代理访问请求的网页。如果服务器返回此响应,还表示请求者应当使用代理。
307(临时重定向)服务器目前从不同位置的网页响应请求,但请求者应当继续使用原有位置来响应以后的请求。此代码与响应 GET 和 HEAD 请求的 <a href=answer.py?answer=>301</a> 代码类似,会自动将请求者转到不同的位置,但您不应使用此代码来告诉 Googlebot 某个网页或网站已经移动,因为 Googlebot 会继续抓取原有位置并编制索引。

4xx 状态码

这些状态码表示请求可能出错,这妨碍了服务器的处理。

400(错误请求)服务器不理解请求的语法。
401(身份验证错误) 此页要求授权。您可能不希望将此网页纳入索引。如果您的 Sitemap 中列出该网页,您可以将其删除。但如果您将其保留在您的 Sitemap 中,我们就不会抓取或索引该网页(尽管该网页将继续保持错误状态在此处列出)。如果我们将其作为搜索抓取的一部分抓取,您可以在我们的网站管理员信息中查阅其原因。
403(禁止)服务器拒绝请求。如果您在 Googlebot 尝试抓取您网站上的有效网页时看到此状态码(可以在 Google 网站管理员工具<strong>诊断</strong>下的<strong>网络抓取< /strong>页面上看到此信息),可能是您的服务器或主机拒绝 Googlebot 访问。
404(未找到)

服务器找不到请求的网页。例如,对于服务器上不存在的网页经常会返回此代码。

如果您的网站上没有 robots.txt 文件,而您在 Google 网站管理员工具"诊断"标签的 robots.txt 页上看到此状态码,那么这是正确的状态码。但是,如果您有 robots.txt 文件而又看到此状态码,则说明您的 robots.txt 文件可能命名错误或位于错误的位置(该文件应当位于顶级域,名为 robots.txt)。

如果对于 Googlebot 尝试抓取的网址看到此状态码(在"诊断"标签的 HTTP 错误页面上),则表示 Googlebot 追踪的可能是另一个页面的无效链接(是旧链接或输入有误的链接)。

405(方法禁用)

禁用请求中指定的方法。

406(不接受)无法使用请求的内容特性响应请求的网页。
407(需要代理授权)此状态码与 401 类似,但指定请求者必须授权使用代理。如果服务器返回此响应,还表示请求者应当使用代理。
408(请求超时)服务器等候请求时发生超时。
409(冲突)服务器在完成请求时发生冲突。服务器必须在响应中包含有关冲突的信息。服务器在响应与前一个请求相冲突的 PUT 请求时可能会返回此代码,以及两个请求的差异列表。
410(已删除)请求的资源永久删除后,服务器返回此响应。该代码与 404(未找到)代码相似,但在资源以前存在而现在不存在的情况下,有时会用来替代 404 代码。如果资源已永久删除,您应当使用 301 指定资源的新位置。
411(需要有效长度)服务器不接受不含有效内容长度标头字段的请求。
412(未满足前提条件)服务器未满足请求者在请求中设置的其中一个前提条件。
413(请求实体过大)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因为请求实体过大,超出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414(请求的 URI 过长)请求的 URI(通常为网址)过长,服务器无法处理。
415(不支持的媒体类型)请求的格式不受请求页面的支持。
416(请求范围不符合要求)如果页面无法提供请求的范围,则服务器会返回此状态码。
417(未满足期望值)服务器未满足"期望"请求标头字段的要求。

5xx 状态码

这些状态码表示服务器在处理请求时发生内部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服务器本身的错误,而不是请求出错。

500(服务器内部错误)服务器遇到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501(尚未实施)服务器不具备完成请求的功能。例如,服务器无法识别请求方法时则会返回此代码。
502(错误网关)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从上游服务器收到无效响应。
503(服务不可用)服务器目前无法使用(由于超载或停机维护)。通常,这只是暂时状态。
504(网关超时)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但是没有及时从上游服务器收到请求。
505(HTTP 版本不受支持)服务器不支持请求中所用的 HTTP 协议版本。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tu-acer/archive/2009/02/06/1385005.html

 

 

本文转自温景良(Jason)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wenjl520/archive/2009/11/08/1598645.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了解uni-app中可用于用户输入的组件请问uni-app用户输入组件<input><textarea><button><switch>”。用户列出了几个组件:<input>,<textarea>,<button>,<switch>,并要求了解这些可用于用户输入的组件。现在,回顾系统级指令:-使用$...$格式行内数学表达式(如果有),但这里可能不涉及数学。-独立公式用$$...$$。-LaTeX语法正确。-使用中文回答。-生成相关问题。-在引用段落末尾添加引用标识,如[^1]。在之前的对话中,系统提供了几个引用:-引用[1]提到了组件列表:text,textarea,button,radio-group,checkbox-group,switch,slider,progress,form,input,view,scroll-view,swiper,navigator。-引用[2]讨论了inputmode属性。-引用[3]描述了表单组件:button,input,textarea,form,checkbox,radio,picker,slider,switch。-引用[4]展示了表单组件示例。-引用[5]讨论了组件用法。用户的问题是具体关于用户输入组件:<input>,<textarea>,<button>,<switch>。这些在引用中都有提到。用户上次的问题似乎没有历史,因为这是用户第一次提问(从上下文看)。所以,不需要参考之前的回答。我的回答结构:1.清晰地回答用户问题。2.使用中文。3.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理解。4.在引用的部分末尾添加引用标识。5.生成相关问题。内容规划:-解释每个组件:<input>,<textarea>,<button>,<switch>。-基于引用,提供信息:-<input>:用于单行输入框,支持文本、密码等类型。[引用[3]]-<textarea>:用于多行输入框。[引用[1],[3]]-<button>:按钮组件,用于触发事件。[引用[1],[3]]-<switch>:开关选择器,用于切换状态。[引用[1],[3]]-还可以提到相关组件,如form,checkbox等,但用户指定了这些,所以保持聚焦。-引用相关部分时添加标识,如[^3]。回答结构:-引言:介绍用户输入组件在uni-app中的作用。-逐一解释每个组件:-<input>-<textarea>-<button>-<switch>-总结或附加信息。-生成相关问题。确保回答真实可靠。基于引用内容:-从引用[3]:"input:单行输入框,支持文本、密码、数字等多种输入类型。"-从引用[3]:"textarea:多行输入框,适用于较长文本的输入。"-从引用[3]:"button:按钮组件,支持多种样式和事件处理。"-从引用[3]:"switch:开关选择器,用于开启或关闭某项功能。"-也参考引用[2]中的inputmode,如果有必要解释。-引用[4]有示例。添加引用标识:例如,提到组件列表时加[^3]。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大约3个左右,基于主题。完整回答:-开头解释uni-app表单组件。-介绍每个组件。-结尾总结。-§§相关问题§§部分。使用LaTeX:用户提到数学表达式,但这里没有,所以不必。输出格式:保持清晰。</think> 在uni-app框架中,用户输入组件是实现表单交互的核心元素,主要用于收集和处理用户数据。这些组件基于uni-app的跨平台特性构建,兼容iOS、Android、Web等平台。以下我将基于提供的引用内容,为您逐一介绍您提到的四个核心组件:`<input>`, `<textarea>`, `<button>`, `<switch>`。我会结合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实际代码示例进行说明,确保内容真实可靠,引用来源均已在末尾标注。 ### 1. `<input>`:单行输入框 `<input>` 组件用于收集用户输入的单行文本数据,如用户名、密码或电话号码。它支持多种输入类型(type属性),如文本、密码、数字等;高版本还支持 `inputmode` 属性优化虚拟键盘[^2]。 - **功能**:支持输入验证、双向数据绑定(通过 `v-model` 实现)、占位提示文本(placeholder)。 - **使用方法**: ```html <input type="text" placeholder="请输入用户名" v-model="username" /> <!-- 示例:密码输入 --> <input type="password" placeholder="请输入密码" v-model="password" /> ``` - **注意事项**: - `inputmode` 属性在uni-app 3.6.16+版本中可用,但部分小程序平台可能不支持[^2]。建议使用 `type` 属性作为替代,例如 `type="tel"` 用于电话输入。 - 输入验证可通过事件(如 `@input` 或 `@blur`)处理。 - 引用自组件描述:input组件用于单行输入,是表单中最基础的组件之一[^3][^4]。 ### 2. `<textarea>`:多行输入框 `<textarea>` 组件适用于多行文本输入,如用户评论、描述或长文本输入场景。 - **功能**:支持自动换行、高度调整(auto-height)、滚动条和双向数据绑定。 - **使用方法**: ```html <textarea placeholder="请输入您的反馈" v-model="feedback" auto-height /> ``` - **注意事项**: - 在多平台环境下表现一致,但需注意在低内存设备上处理大文本时的性能问题。 - 常用场景包括表单提交中的详情描述部分。 - 引用自组件列表:textarea属于文本类组件,用于多行输入[^1][^3]。 ### 3. `<button>`:按钮组件 `<button>` 组件用于触发用户操作,如提交表单、确认选择或触发事件。 - **功能**:支持各种样式(如大小、颜色)、事件处理(如 `@click`)和自定义表单类型(如 `form-type="submit"`)。 - **使用方法**: ```html <button type="primary" @click="submitForm">提交</button> <!-- 在表单中与form组件配合使用 --> <form @submit="onSubmit"> <!-- 其他输入组件 --> <button form-type="submit">登录</button> </form> ``` - **注意事项**: - `button` 可单独使用或集成在 `<form>` 中;当作为提交按钮时,需设置 `form-type="submit"` 以触发表单提交事件[^4]。 - 样式可自定义,但需注意不同平台的UI差异。 - 引用自表单组件描述:button组件支持多种样式和事件处理,是交互的关键[^3][^4]。 ### 4. `<switch>`:开关选择器 `<switch>` 组件是一个二元开关,用于切换状态(如开启/关闭某项功能),不直接处理文本输入,但适用于布尔值输入。 - **功能**:支持开关状态切换、值绑定(通过 `v-model`)和自定义颜色。 - **使用方法**: ```html <switch v-model="notificationsEnabled" /> <!-- 示例:配合事件处理 --> <switch @change="toggleNotifications" /> ``` - **注意事项**: - 默认值类型为布尔(boolean),切换时状态会即时变化。 - 跨平台兼容性好,但需避免在小程序中过度使用,以免影响性能。 - 引用自组件说明:switch用于开启或关闭某项功能,属于选择器类组件[^1][^3]。 ### 总结与附加建议 - **组件组合与最佳实践**:在实际开发中,这些组件常包裹在 `<form>` 组件中[^3][^4],以实现统一提交和数据管理。例如,`form` 组件可自动收集其内所有输入值,并处理提交事件。 - **跨平台兼容性**:uni-app的内置组件已优化跨端兼容问题[^5],但需注意特定属性(如 `inputmode`)在高版本WebView的支持。 - **性能考虑**:在大表单中,使用 `v-model` 绑定数据时,建议使用防抖(debounce)避免频繁更新影响性能。 - **推荐用法**:优先使用uni-app内置组件,避免直接使用原生HTML标签(如 `<div>`)以确保跨平台一致性[^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