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中继的作用:通过一条链路发送多个VLAN的信息。为了区分帧属于哪个VLAN,在帧中需要另外添加一个字段——VLAN ID。<?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两种VLAN中继协议:ISL和802.1Q,它们的比较如下表:
特性 |
ISL |
802.1Q |
支持VLAN范围 |
标准和扩展 |
标准和扩展 |
协议由谁制定 |
Cisco |
IEEE |
封装原始帧还是插入标记 |
封装 |
插入标记 |
是否支持原始VLAN(默认为1) |
否 |
是 |
通过VLAN中继后帧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ISL)

(802.1Q)
●ISL和802.1Q的配置
Cisco使用DTP(Dynamic Trunk Protocol,动态中继协议)来动态学习设备执行哪种类型的中继。Cisco交换机默认使用DTP的desirable模式,这意味着交换机开始发送DTP消息,希望对端回应其他DTP消息。如果回应收到,DTP便可以侦测是否两个交换机能够中继以及它们中继的协议类型。如果两个交换机同时支持两种类型的中继,那么它们会自动选择ISL。
VLAN中继的相关命令:
1)switchport | no switchport:确定该接口是交换机接口还是路由器接口
2)switchport mode:设置DTP协商参数
3)switchport trunk:如果接口处于中继状态,设置中继参数
4)switchport access:如果接口处与非中继状态,设置非中继的参数
5)show interface trunk:与中继相关信息的汇总
6)show interface type number trunk:对特定接口显示中继的详细信息
7)show interface type number switchport:对特定接口显示非中继的详细信息
●允许的、活动的和修剪的VLAN
可以通过switchport trunk allowed设置允许使用的VLAN ID。当VLAN在允许列表中,且已存在配置时,其为活动状态。活动的VLAN可以进行修剪。
通过show interface trunk查看到的VLAN信息一般分为三类:
1)允许的VLAN
2)允许的且活动的VLAN
3)活动的且未被修剪的VLAN
●中继配置选项:
一端的配置命令 |
含义 |
若要中继,另一端必须满足的条件 |
switchport mode trunk |
保持中继,发送DTP |
中继on,或desiable,或auto |
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port nonegotiate |
保持中继;不发送DTP(适于对端非Cisco交换机) |
中继on |
switchport mode dynamic desirable |
发送DTP,如果协商成功则中继 |
中继on,或desiable,或auto |
switchport mode dynamic auto |
响应DTP,如果协商成功则中继 |
中继on,或desiable |
switchport mode access |
不中继;发送DTP |
(不中继) |
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port nonegotiate |
不中继;不发送DTP |
(不中继) |
●若接口配置为中继,那么中继类型(ISL还是802.1Q)通过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命令来配置。
●在路由器上配置中继
路由器上也可以配置VLAN中继,不过,路由器不支持DTP,所以必须手工配置,另外与路由器连接的交换机也需要手工配置中继。
路由器的中继配置一般使用子接口,每个子接口属于一个VLAN。
可以在路由器的子接口或物理接口上配置802.1Q原始VLAN。如果在子接口上配置,则使用encapsulation dot1q vlan-id native子命令。native关键字表示离开此接口的帧不打标记。如果要与IP网段联系,还应该配置相关的IP地址。如果在物理接口上配置,则不需要使用encapsulation命令,而只要配置相关IP地址即可。
●关于802.1Q-in-Q隧道
通常VLAN是不能在广域网上工作的。但是,现在也在研究一些协议,希望使VLAN流量能够在广域网上传输,这其中就包括802.1Q-in-Q,Ethernet over MPLS和VLAN MPLS。
802.1Q-in-Q可以允许跨广域网保持802.1Q的VLAN标识,这样VLAN实际跨越多个地理分散的站点。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riser/5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