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化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述,包括其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了我国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指出存在地区应用不平衡和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此外,阐述了计算机应用的社会影响,如改变交往方式、促进信息化和推动教育发展。最后,展望了计算机应用的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等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的计算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已经广泛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中,并且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促进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述,其次探讨了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3-02

一、概述计算机应用技术

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念。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指研究计算机应用于社会中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理论应用、技术应用、方法应用以及系统的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是计算机的组成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也是促进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的一个载体。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应用的分类一般分为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应用领域这两大类,这两大领域都具备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但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2.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最早出现大约是1945年,这个时候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数值领域时期。经过约5年的发展,我国计算机才逐步走向非数值领域,但还没有实现大众化,只是应用于工商业、企业和数据处理等领域。到1970年后,计算机才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各领域,并且走向家庭生活中。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凭借计算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1) 计算机应用不平衡

当前,国内计算机应用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信息化指数的高低相差很大,东西部地区与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相差也很大。

(2) 社会应用

第一,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人们间的交往通过网络瞬间就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不受时空的限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校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远程教学,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更多其他的知识。第二,促进社会信息化。通过计算机应用可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资源的共享,对促进社会信息化有很大作用。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开展电子商务。第三,推动教育发展。目前计算机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主要是两种:多媒体化和网络化。

(3) 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

1)水平低。当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育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2)对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现在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还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重要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多引进国外的信息系统,主要是因为我国对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

二、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1.微型化

无论是工作、学习使用,还是生活、娱乐使用,现在的人们更希望计算机可以在性能不断提高的同时,硬件的体积变小,以方便外出携带。如现在使用较多的平板电脑、智能本和上网本,甚至一些智能手机等,都给人们极大的便利。通过这些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玩游戏、看电影和办公等。因此微型计算机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因此其将受到更大的欢迎。

2.网络化

目前,信息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普及,各种家用电器也开始走向智能化,未来有可能实现家电与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调控家电的运作,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新的家电应用程序,从而提高家电的性能。同时利用互联网也可以远程遥控家中的家电,在办公室就能让家中的电器工作,为生活提供便利。

3.智能化

现如今,人们对手机的要求大都是需要智能化。而计算机智能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模拟仿真技术上。设计制造出高性能仿真机器人,代替人去一些人类无法达到的地方,完成科学研究和深海勘测等是未来计算机的一个发展方向。

4.巨型化

这里的巨型化的计算机与微型化计算机并不矛盾,巨型化主要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更快、运算精度更准,同时它具备功能性更强以及储备容量更大的特点。

三、结束语

综上,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管理系统,而且也为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计算机应用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网络时代的到来,是教育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对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公平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晓璐.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张华.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农业,2012.

[3] 马忠锋. 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7) .

[4] 褚凡君. 浅谈计算机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08) .

作者简介:宋艳芳,1981.6月生,女、汉族、,新疆石河子卫生学校讲师,在职研究生。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以及数学教学工作。

【四轴飞行器】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的研究展开,重点介绍基于Matlab代码实现的四轴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构建了考虑非线性特性的飞行器数学模型,涵盖姿态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实现了三自由度(滚转、俯仰、偏航)的精确模拟。文中详细阐述了系统建模过程、控制算法设计思路及仿真结果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四轴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特性与控制机制;同时,该模拟器可用于算法验证、控制器设计与教学实验。;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编程能力的高校学生、科研人员及无人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控制算法开发的研究生和初级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四轴飞行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学习与仿真验证;②作为控制器(如PID、LQR、MPC等)设计与测试的仿真平台;③支持无人机控制系统教学与科研项目开发,提升对姿态控制与系统仿真的理解。;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Matlab代码逐模块分析,重点关注动力学方程的推导与实现方式,动手运行并调试仿真程序,以加深对飞行器姿态控制过程的理解。同时可扩展为六自由度模型或加入外部干扰以增强仿真真实性。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智能体点对点过渡轨迹生成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智能体点对点过渡轨迹生成研究”展开,重点介绍如何利用DMPC方法实现多智能体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协同轨迹规划与控制。文中结合Matlab代码实现,详细阐述了DMPC的基本原理、数学建模过程以及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涵盖点对点转移、避障处理、状态约束与通信拓扑等关键技术环节。研究强调算法的分布式特性,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与鲁棒性,适用于多无人机、无人车编队等场景。同时,文档列举了大量相关科研方向与代码资源,展示了DMPC在路径规划、协同控制、电力系统、信号处理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控制理论或机器人学基础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智能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熟悉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对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优算法有一定兴趣或研究需求的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轨迹生成与协同控制研究,如无人机集群、无人驾驶车队等;②作为DMPC算法学习与仿真实践的参考资料,帮助理解分布式优与模型预测控制的结合机制;③支撑科研论文复现、毕业设计或项目开发中的算法验证与性能对比。;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DMPC的优建模、约束处理与信息交互机制;按文档结构逐步学习,同时参考文中提及的路径规划、协同控制等相关案例,加深对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整体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