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X264编码以后的H264数据

本文详细介绍了视频编码过程中参数设置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使用x264编码器时,如何通过调整参数如i_keyint_max来控制I帧与P帧的数量,实现对GOP(一组关键帧)的有效管理。同时,文章阐述了在不同编码环境下,参数对编码效率和质量的影响,特别关注了多次编码时NAL(网络抽象层)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此外,还强调了重复SPS/PPS到关键帧前对于解码过程的便利性,并提供了解决多线程编码导致的NAL数量不一致问题的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输入的数据准备好了,编码后的数据都在x264_nal_t的数组。我这里设置的参数是Baseline Profile,所以编码后没有B帧,将编码后的数据保存分析后发现,第一次编码的时候会有4个NAl,分别是SPS、PPS、SEI、I帧,也即分别是00 00 00 01 67、 00 00 00 01 68、 00 00  01 06、00 00 01 65开头的四个数据段,这里注意的是SEI和I帧的开头貌似X264中就是00 00 01的起始头了,应该是和源码中这样写的关系,不过没有什么大碍,就是后面在删除这些起始头的时候会有两种判断吧。然后编码第二帧图像,得到的就是一个NAL了,是P帧 00 00 01 41.

        这里还讲几个我遇到的一些参数和困惑,起初我发现在分析数据的时候,第一次是5个NAl,即SPS、PPS、SEI、I帧、I帧,第二次编码的时候是2个NAL,即P帧、P帧,这是怎么发生的呢,原来是有多个线程跑的原因,m_param.b_sliced_threads= false;后就会发现正常了。

        还有就是我要控制一个I后几个P,即一个GOP的数目,那么需要设置m_param.i_keyint_max 的值。另外就是在m_param.b_repeat_headers = 1;  // 重复SPS/PPS 放到关键帧前面,这样设置有利于解码的是每个I帧都会有SPS和PP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