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操作主要是命令行的操作<?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命令概述
通用格式:命令字 【命令选项】 【命令参数】
命令字:指要完成什么操作,命令的作用
命令选项:功能是调节命令的具体功能,也就是怎么来执行这条命令。如果选项使用字母表示,使用“-”,称为短格式;如果使用英文单词表示,使用“--”,称为长格式
命令参数:命令的处理对象,可以是文件名、目录名或用户名等,可以有多个。即命令对谁操作
命令提示符:分为两种
普通用户身份(除root用户外的所有用户):使用符号“$”作为提示符
【lch@lichuanhui ~】$
Root用户身份:使用“#”作为提示符
【root@lichuanhui ~】#
空格的使用:命令字、选项和参数之间至少使用1个空格进行分隔
回车的使用:所有命令以回车符作为命令的结束
获得帮助:
A lp命令:shell命令使用频率高,始终驻留内存,不用从硬盘上读取,执行速度较快,称为内部命令,获得内部命令的帮助信息是:
#help 命令字(内部命令)
对于外部命令(非Shell命令,执行时需要从文件系统读取相应的执行文件后再执行)获得帮助信息是:
#命令字(外部命令) --help
B man:命令:获得命令的手册页(最经常使用的),命令格式:
#man 命令字(内、外部命令都可)
C info命令:获取命令的信息页,命令格式:
#info 命令字(内、外部命令均可)
2、 常用命令
目录操作命令
列目录命令:ls,显示文件或目录的信息
选项:-l、-a、-s等或不带选项
显示当前目录:pwd,用于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的目录,不使用选项和参数
目录更改命令:cd,用于改变当前目录到其他目录。宿主目录是用户登录到Linux后默认所在的目录。
相对路径是以“.”或者“..”开始的目录路径表示形式。“.”代表当前目录,以当前路径目录作为参照;“..”表示当前目录的父目录,以当前目录的父目录作为参照。目录或文件的相对路径表示依赖于用户当前所在的目录
绝对路径是以“/”开始的路径表示形式:“/”表示Linux文件系统的根目录;目录的绝对路径不依赖于用户的当前目录
新建目录:mkdir,用于建立空目录,使用要建立的目录名为参数,可以使用多个参数
删除目录:rmdir,用于删除指定的空目录,参数为指定的空目录,可有多个参数
文件操作命令:
文件类型查看命令:file,用于查看文件的类型,参数为文件名
新建文件命令:touch,用于新建指定文件名的空文件(文件在目录不存在时)或修改文件的时间属性(文件在目录中存在时),使用文件名作为参数
文件复制:cp,用于复制文件(目录)
删除文件:rm,用于删除文件(目录),-r选项用于删除目录,-rf选项为强制删除不提示
文件移动与重命名:mv,用于对文件(目录)进行移动和重命名。当源文件和目标文件在同一目录时,对文件的移动等同于对文件进行重命名
查找文件:find,用于文件和目录的查找。可以按照文件的文件的属主、属组、时间等查找,也可以使用通配符“*”和“?”
文件查看命令:
Cat:用于短小的文件查看,不支持分屏显示,对于内容长的文件,只能显示最后一页
More:可以分页查看,回车是显示下一行,空格是下一屏,到文件末尾会自动退出,使用b和f上下翻页,在阅读过程中也可按q或Q退出阅读,适合大文件的阅读
Less:适合大文件阅读,可分屏查看,回车键和空格键操作与more相同,使用page up和page down上下翻页,上下方向键也可上下移动一行,到文件末尾不会自动退出,按q键退出,在阅读过程中也可按q键退出
Head:查看某个文件的前几行,局部查看命令,不带选项是查看前10行
Tail:局部查看命令,查看文件末尾几行,不带选项是查看末尾10行
使用光盘和U盘:
光盘使用:光盘的设备文件是/dev/cdrom,属于IDE设备
光盘挂载:mount命令,不带选项使用则是列出本机所有挂载的文件系统。Mount命令的常用命令格式是:mount –t type dir,-t type 指出挂载的文件系统,光盘是iso9660,dev表示挂载的文件系统的设备名,dir是挂载点,Linux系统默认挂载点是/media/cdrom
完整挂载光盘命令: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edia/cdrom
使用mount -t /dev/cdrom或者mount –t /media/cdrom
光盘读取:ls /media/cdrom
光盘卸载:umount /dev/cdrom或者umount /media/cdrom注:卸载时确认已退出光盘目录
光盘托盘弹出与收回:
#eject 自动弹出
#eject -t 自动回收
制作光盘镜像文件:
#cp /dev/cdrom rhel4-1.iso 把光盘内容制作成映像文件
#cp /dev/sda1 boot.iso 备份boot分区
映像文件挂载与卸载:
#mount -o –t iso9660 boot.iso /media/cdrom/
#umount /media/cdrom
U盘使用:Linux系统默认USB设备为SCSI设备,可以使用命令#fdisk -l 查看分区情况,获得系统给U盘分配的分区表示
挂载: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
卸载:
#umount /dev/sda1或者#umount /mnt/
3、 用户和组管理命令
用户管理
用户帐号文件
/etc/passwd:保存所有用户帐户的文件,文本文件,所有用户可读
格式:用户名:密码(占位符):UID:GID:用户描述:主目录:默认登录Shell
由于所有用户可读,所以没有保存用户口令
/ec/shadow:保存所有用户的口令信息,只有管理员可读
格式:用户名:加密密码:上一次更改口令日期(从1970.1.1到修改口令日期的天数):口令最短存活期:口令最长存活期:密码过期前几天提醒:口令过期后几天被禁用:被禁用的具体日期(从1970.1.1到禁用日期的天数):保留域
用户操作:
添加用户:useradd或者adduser
#useradd 用户名
建立用户的同时,系统会做以下操作:
在“passwd”和“shadow”中添加相应记录
自动创建与用户同名的组,在“group”文件中添加相应组,并把此组设置为用户的主组群
在“/home”下建立与用户名同名称的宿主目录,并在该目录中建立用户的配置文件
设置口令:使用命令passwd,并把口令保存到shadow文件中
#passwd 用户名
口令更改:使用命令passwd,用法与设置口令一样。此命令如果不带参数,为当前用户改口令
删除用户:userdel命令
#userdel 用户名。使用此格式时,并不删除用户的主目录,可与“-r”选项一起使用,删除用户的同时,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修改用户属性:usermod命令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u:修改用户UID(默认普通用户UID从500开始建立,500以下是系统用户)
-g:修改用户主组群
-G:修改用户附属族群
-d:修改用户主目录
-s:修改默认登录shell
-p:修改密码(加密密码)
-L:锁定帐户。锁定后,实际是在shadow文件帐户密码的前面加“!”
-U:解锁帐户
-e yyyy-mm-dd:指定到期时间
用户配置文件模板目录:/etc/skel/,建立用户时,系统会拷贝一份此目录的文件到用户的宿主目录
用户组管理
用户组文件:/etc/group/,保存系统中所有用户组帐号的信息
添加组帐户:groupadd(默认普通组的GID从500开始建立,500以下是系统组)
#groupadd 组名 建立后会在/etc/group建立相应的记录
建立用户时指定组: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g:指定用户主组群
-G:指定用户附属族群
删除用户组:groupdel 组名(当要删除的组为某个用户的主组群时,无法删除)
#groupdel 组名
更改用户组帐号:usermod
Usermod –g group 用户名 修改用户主组群
文件权限设定:
查看文件权限:
#ls -l filename
权限表示方法:r:可读,w:可写,x:执行
Drwxr-xr-x:第一位代表文件的类型,后9位分为3组,每3位一组,从左到右是文件的属主(拥有者)、文件数组(属主所属的用户组)和其他所有用户的权限
Ls命令还表示了文件的属主和属组
更改文件的权限:使用命令chmod。选项有3部分组成:
A “ugoa”:u是文件属主,g是文件属组,o是除属主和属组外其他人的权限,a代表所有用户
B “+ - =”代表动作,+代表增加权限,-代表减少权限,=代表只赋予的权限
C “rwx”权限的组合形式,代表读写执行
#chmod 选项 文件名(#chmod u+rwx filename)
使用数字代表权限:4代表读,2代表写,1代表执行,0代表没有权限
#chmod 744 filename
更改文件属主和属组:使用命令chown
格式:chown 属主:属组 filename(只修改属主可以省略后面的(:属组),只修改属组可以省略前面的属主,但不能省略冒号)
使用ls -l查看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hanbaiwangzi/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