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给的原创任务进行到第三篇了,这也意味着原定的自由创作的期限到了。
也许,从11月起,每周的原创就要变成业界的内容也说不定,呵呵。
不过不论怎样,这三周的收获并未止于三篇短文这么简单。
每篇的创作实际上都是一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就像有人说的:写一篇文章,有时候要经历十月怀胎一样的痛苦。
每周,这篇原创都会不时地拉扯着脑中那根想抽空偷懒的神经——这个新闻能不能写篇深度?某公司的丑闻能不能拿来一用?写篇小说算了,写什么题材?这个题材会不会太愤青而让人觉得幼稚加偏激?要是写这个怎么开头?哦,天哪,怎么写到半道就没感觉了?......
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思路充斥在每个闲暇的时间里——一篇文章发布后,中午吃饭过程中,跟同事激烈讨论过某不和谐话题后,下班回家途中,等等等等。
在这过程中,经常会碰见一些奇异的想法和思路,令自己难以控制想自得一笑的冲动;也经常会被思路细化后的繁琐而纠缠,郁闷得恨不能立刻换个题材。
选定了要写的东西,问题就又来了:思路好理,但内容难填。是全凭自己脑中的点点墨汁来写,还是东拼西凑,攒个文章来用?
最后,往往在挑了又挑,换了又换,删掉无数个开头之后,才能写下这么一篇乱七八糟的文章来。
或许,人生也是如此吧。
每个人的路都是不同的,即使是为了一些相同的目标——例如写一篇原创文章——也会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实现。
定好了目标及其期限——例如每周一篇——就会开始不停地构思自己的路:这样走,那样走,向左走,向右走,等等等等。
当可选的路多了,问题也就接踵而来:向左走很近但有风险,向右走比较绕远.....每条路都会有这样那样让我们踟蹰不前的问题,延缓着我们奔向目标的脚步。
当选择了某一条路之后,如何走下去的问题便出现在眼前:是闲庭信步般悠然步行,还是风风火火地冲刺向前?是靠自己双脚一步一步扎实前行,还是学列御寇般假于外力?这一切,事关原则,也事关能力。就像自己写的不一定是绝顶好文,平凑得来的不一定烂如塘泥。
不管怎样,人生这篇文章的创作还是要我们自己来搞。
旁人可以帮助指点方向,但路,还是要由自己来走。不管怎么个走法,走什么样的路,终究是要走出一条别人无法完全复制的道路的。
之前看到一句调侃的话:我生来是原创的,却在死前变成了盗版的。
这句话道出了如今人们对于人生的一种趋同性认识——别人成功的路,我就要照着复制一份。
我想,这很难成功,就像我抄一篇别人的文章过来无法过关一样。
反正只有这一辈子,反正是要绞尽脑汁起早贪黑地活着,把自己这一生的文章写成原创,怎么也会更有成就感吧。你说呢?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laoke/22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