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很多用户在选择防病毒软件的时候还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往往单纯的依靠朋友或信息媒介的推荐进行选择,不断地更换自己所使用的品牌,无法真正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产品。这里我们以选购防病毒产品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入手,与读者分享一些有益的选购信息和建议。
正确看待病毒检测数量
很多用户在选购防病毒软件时专门去比较各个产品标称的病毒查杀数量,事实上这一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一款产品的病毒发现能力。由于不同的厂商在设计产品功能及界定产品检测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策略,产生一个厂商将其视为病毒而另一个厂商并不认为其是病毒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安全威胁较弱的“边缘型”恶意软件更是如此。另外,厂商日常会通过自己的监控网络了解当下有哪些病毒正处于活动状态,其判断标准是病毒是否有传播活动或在用户的计算机上被发现等等。对于那些厂商确认已经不再活动的病毒,会从病毒检测库中去除,以提高防病毒软件的工作效率。由于厂商的监控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环境,而且不同厂商的监控设施各有不同,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病毒查杀指标方面的差异。这意味着,一个产品所标称的病毒检测数量具有一定的绝对指标作用,但是并不具备足够的相对比较意义。因为一个侧重效率的产品往往会更多的将那些被视为非活动的病毒从检测数据库中去掉,而一个致力于提高病毒检测范围的产品则会尽可能广泛的将各种恶意软件纳入自己的检测数据库。
正确看待病毒检测率
在各种评测和试用活动中,往往都会设立病毒检测方面的测试,从而评估产品的病毒检测率,这是一个需要正确看待的问题。作为防病毒软件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用户将产品的病毒检测率作为核心的评估标准无可厚非,但是片面地放大这一指标所具备的意义很可能会将用户引入误区。通常,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病毒样本数量、病毒样本类型、样本流行程度等指标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即便是很多国际上权威的评测机构所进行的病毒检测测试,也通常有所侧重,不可能覆盖所有的用户目标。当然,一个在病毒检测率上具有更高指标的产品也更有可能具有较高的实效,但是在选择防病毒软件的时候用户应正确的应用这些指标,并充分了解产生这些参考信息的特定背景和情境。
清除能力很关键
在注重病毒检测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对病毒清除能力给予同样的重视。由于越来越多的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底层机制进行感染,所以能够发现病毒而无法将其从系统中彻底清除的问题已经困扰着很多用户。同时,如果一个产品不能精确的去除寄生于文件中的病毒,那么很可能造成系统文件的损坏或用户数据的破坏。为了更好地评估产品的病毒清除能力,用户不但要注意采集产品的信息,而且要更多的通过实践来考察产品特性。即使对不具备很强技术能力的用户,只要拥有动手精神,也是可以自己进行一些测试的。例如收集一些被病毒感染的文件,使用自己想评估的产品对其进行清除操作,同时检验清除后的文件是否还能正常工作。另外,在购买一款产品之前,至少要试用一个阶段,观察产品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是否能经受住考验。
明确自己的需求
各种防病毒产品往往都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在确认产品的基本功能可以高效工作之外,用户还应该充分了解这些个性,结合自己的需要选择产品。用户首先应该分析自身的核心需求和特殊需求,并结合自己的需求归纳出所需要的产品功能特性。例如,一个频繁受到***程序感染的用户无疑需要一款具有高强度***防护能力的防病毒产品,而那些附带了专门的***查杀工具的产品应该是重点考察的目标。而该用户可能具有一些特殊的需要,由于计算机的日常利用率很高,所以尽可能低的系统资源占用和根据系统工作强度自动调整病毒检测强度等特性就成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重点。正确的将自己的需求映射到产品功能特性上,用户就有更高的机会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防病毒产品。
法律声明:
本文章受到知识产权法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若需要转载此文,必需保证文章的完整性(未经作者许可的任何删节或改动将视为侵权行为)。若您需要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为
51CTO
以保障网站的权益;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为
离子翼
([url]http://ionwing.blog.51cto.com[/url])
。转载时请将此法律声明一并转载,谢谢!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ionwing/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