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系统:
rootfs:根文件系统
FHS:文件系统层级标准
/boot:系统启动相关的文件,如内核、initrd,以及gru(bootloader)
/dev:设备文件
设备文件:
块设备:随机访问,数据块(如硬盘)
字符设备:线性访问,按字符为单位(如键盘、鼠标、显示器)
设备号:主设备号(major)和次设备号(minor)
/etc:配置文件(为纯文本格式)
/home:用户的家目录,每一个用户的家目录通常默认为/home/USERNAME
/root:管理员的家目录;
/lib:库文件
静态库,.a
动态库,dll,.so(shared object共享对象) 被调用时直接放入内存中
/lib/modules:内核模块文件
/media:挂载点目录,移动设备
/mnt:挂载点目录,额外的临时文件系统
/misc:杂项
/opt:可选目录,第三方程序安装目录
/proc:伪文件系统,内核映射文件
/sys:伪文件系统,跟硬件设备相关的属性映射文件
/tmp:临时文件,/var/tmp
/var:可变化的文件
/bin:binary可执行文件,用户命令
/sbin:管理命令
/usr:shared,read-only全局的共享的只读文件
/usr/bin
/usr/sbin
/usr/lib
/usr/local:
/usr/local/bin
/usr/local/sbin
/usr/local/lib
命名规则:
1、长度不能超过255个字符;
2、不能使用/当文件名
3、严格区分大小写
相对路径:
绝对路径:
文件管理
目录管理
ls
cd
pwd
mkdir:创建空目录
-p: mkdr -p /root/m/q
-v:verbose(详细信息)
创建/mnt/test/x/m,y
mkdir -pv /mnt/test/x/m /mnt/test/y
mkdir -pv /mnt/test/{x/m,y}
~USERNAME
命令行展开:{}
创建/mnt/test2/
a_b,a_c,d_b,d_c
(a+d)(b+c)=ab+ac+db+dc
所以-->mkdir -pv /mnt/test2/{a,d}_{b,c}
删除目录:rmdir(remove directory)
删除空目录
-p
文件创建和删除
#touch 修改时间戳
-a
-m
-t
-c
#stat:显示时间戳
创建文件,可以使用文件编辑器
ASSCII:
二进制:
标准:GB18030,GBK,GB2312,Unicode
nano:编辑
删除文件:rm
-i
-f
-r
rm -rf / 删除根下所有的文件
复制和移动文件
cp:copy
cp SRC DEST
-r
-i
-f
-p
-a
cp file1 file2 file3
一个文件到一个文件
多个文件到一个目录
cp /etc/passwd /tmp/ 把etc下的passwd复制到tmp下命名为passwd
cp /etc/passwd /tmp/test 把passwd复制到tmp下命名为test如果有test目录则复制到test下命名为passwd
mv SRC DEST
mv -t DEST SRC 移动到指定目录
install 复制文件设置属性 只能复制文件
-d DIRECOTRY ...:创建目录
SRCC DEST
-m:复制过去设置权限,默认是rwxr-xr-x
install -t 目录 文件...
#tree:查看目录树
小结
目录管理:
ls,cd,pwd,mkdir,rmdir,tree
文件管理:
touch,stat,file,rm,cp,mv,nano
日期时间:
date,clock,hwclock,cal(日历)
cat:连接并显示
-n:
-E:
分屏显示:
more、less
more:向后翻
less
head:查看前n行
tail:查看后很行
-n
tail -f:查看文件尾部,不退出,等待显示后继续追加至此文件的新内容;
文本处理:
cut、join、sed、awk
cut:
-d:指定字段分隔符,默认是空格
-f:指定要显示的字段
-f 1 第一
-f 1,3 第一个第三
-f 1-3 第一到第三
cut -d: -f1 /etc/passwd 以:作为分隔符 -f(显示第几字段)1字段
文本处理:cat,more,less,head,tail,cut,sort,uniq,grep
database:数据库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sky123/18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