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读写:
读写文件前,我们先必须了解一下,在磁盘上读写文件的功能都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现代操作系统不允许普通的程序直接操作磁盘,所以,读写文件就是请求操作系统打开一个文件对象(通常称为文件描述符),然后,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从这个文件对象中读取数据(读文件),或者把数据写入这个文件对象(写文件)。
>>>f= open('c:\Workspace\hi.txt', 'r')
>>>f.read()
jijifujiji
>>>f.close()
当调用的文件不存在的时候 会抛出 IOError,一旦出错后面的close()就不会执行,所以,为了保证无论是否出错都能正确地关闭文件,我们可以使用try ... finally
来实现:
try: f = open('/path/to/file', 'r') print f.read() finally: if f: f.close()
但是每次都这么写实在太繁琐,所以,Python引入了with
语句来自动帮我们调用close()
方法:
with open('/path/to/file', 'r') as f: print f.read()
这和前面的try ... finally
是一样的,但是代码更佳简洁,并且不必调用f.close()
方法。
调用read()
会一次性读取文件的全部内容,如果文件有10G,内存就爆了,所以,要保险起见,可以反复调用read(size)
方法,每次最多读取size个字节的内容。另外,调用readline()
可以每次读取一行内容,调用readlines()
一次读取所有内容并按行返回list
。因此,要根据需要决定怎么调用。
写文件
写文件和读文件是一样的,唯一区别是调用open()
函数时,传入标识符'w'
或者'wb'
表示写文本文件或写二进制文件:
>>> f = open('/Users/michael/test.txt', 'w')>>> f.write('Hello, world!')>>> f.close()
你可以反复调用write()
来写入文件,但是务必要调用f.close()
来关闭文件。当我们写文件时,操作系统往往不会立刻把数据写入磁盘,而是放到内存缓存起来,空闲的时候再慢慢写入。只有调用close()
方法时,操作系统才保证把没有写入的数据全部写入磁盘。忘记调用close()
的后果是数据可能只写了一部分到磁盘,剩下的丢失了。所以,还是用with
语句来得保险:
with open('/Users/michael/test.txt', 'w') as f: f.write('Hello, world!')
要写入特定编码的文本文件,请效仿codecs
的示例,写入unicode,由codecs
自动转换成指定编码。
小结
在Python中,文件读写是通过open()
函数打开的文件对象完成的。使用with
语句操作文件IO是个好习惯。
操作文件和目录
Python的os
模块封装了操作系统的目录和文件操作,要注意这些函数有的在os
模块中,有的在os.path
模块中。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pytho/192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