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 CAS 自旋锁是什么

CAS(Compare and swap),即比较并交换,也是实现我们平时所说的自旋锁或乐观锁的核心操作。

它的实现很简单,就是用一个预期的值和内存值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值相等,就用预期的值替换内存值,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保证原子操作

任何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 CAS 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保证原子操作。原子操作是什么,原子就是最小不可拆分的,原子操作就是最小不可拆分的操作,也就是说操作一旦开始,就不能被打断,知道操作完成。在多线程环境下,原子操作是保证线程安全的重要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两个线程在工作,都想对某个值做修改,就拿自增操作来说吧,要对一个整数 i 进行自增操作,需要基本的三个步骤:

1、读取 i 的当前值;

2、对 i 值进行加 1 操作;

3、将 i 值写回内存;

假设两个进程都读取了 i 的当前值,假设是 0,这时候 A 线程对 i 加 1 了,B 线程也 加 1,最后 i 的是 1 ,而不是 2。这就是因为自增操作不是原子操作,分成的这三个步骤可以被干扰。如下面这个例子,10个线程,每个线程都执行 10000 次 i++ 操作,我们期望的值是 100,000,但是很遗憾,结果总是小于 100,000 的。

      
    static int i = 0;
    
    public static void add(){
        i++;
    }
    
    private static class Plus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for(int k = 0;k<10000;k++){
                add();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Thread[] threads = new Thread[10];
        for(int i = 0;i<10;i++){
            threads[i] = new Thread(new Plus());
            threads[i].start();
        }

        for(int i = 0;i<10;i++){
            threads[i].join();
        }
        System.out.println(i);
    }

既然这样,那怎么办。没错,也许你已经想到了,可以加锁或者利用 synchronized 实现,例如,将 add() 方法修改为如下这样: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void add(){
        i++;
    }

或者,加锁操作,例如下面使用 ReentrantLock (可重入锁)实现。

private static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static void add(){
        lock.lock();
        i++;
        lock.unlock();
    }

CAS 实现自旋锁

既然用锁或 synchronized 关键字可以实现原子操作,那么为什么还要用 CAS 呢,因为加锁或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带来的性能损耗较大,而用 CAS 可以实现乐观锁,它实际上是直接利用了 CPU 层面的指令,所以性能很高。

上面也说了,CAS 是实现自旋锁的基础,CAS 利用 CPU 指令保证了操作的原子性,以达到锁的效果,至于自旋呢,看字面意思也很明白,自己旋转,翻译成人话就是循环,一般是用一个无限循环实现。这样一来,一个无限循环中,执行一个 CAS 操作,当操作成功,返回 true 时,循环结束;当返回 false 时,接着执行循环,继续尝试 CAS 操作,直到返回 true。

其实 JDK 中有好多地方用到了 CAS ,尤其是java.util.concurrent包下,比如 CountDownLatch、Semaphore、ReentrantLock 中,再比如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 包下,相信大家都用到过 Atomic* ,比如 AtomicBoolean、AtomicInteger 等。

这里拿 AtomicBoolean 来举个例子,因为它足够简单。

public class AtomicBoolean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4654671469794556979L;
    // setup to use Unsafe.compareAndSwapInt for updates
    private static final Unsafe unsafe = Unsafe.getUnsafe();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valueOffset;

    static {
        try {
            valueOffset = unsafe.objectFieldOffset
                (AtomicBoolean.class.getDeclaredField("value"));
        } catch (Exception ex) { throw new Error(ex); }
    }

    private volatile int value;
    
    public final boolean get() {
        return value != 0;
    }

    public final boolean compareAndSet(boolean expect, boolean update) {
        int e = expect ? 1 : 0;
        int u = update ? 1 : 0;
        return unsafe.compareAndSwapInt(this, valueOffset, e, u);
    }
   
  }

这是 AtomicBoolean 的部分代码,我们看到这里面又几个关键方法和属性。

1、使用了 sun.misc.Unsafe 对象,这个类提供了一系列直接操作内存对象的方法,只是在 jdk 内部使用,不建议开发者使用;

2、value 表示实际值,可以看到 get 方法实际是根据 value 是否等于0来判断布尔值的,这里的 value 定义为 volatile,因为 volatile 可以保证内存可见性,也就是 value 值只要发生变化,其他线程是马上可以看到变化后的值的;下一篇会讲一下 volatile 可见性问题,欢迎关注

3、valueOffset 是 value 值的内存偏移量,用 unsafe.objectFieldOffset 方法获得,用作后面的 compareAndSet 方法;

4、compareAndSet 方法,这就是实现 CAS 的核心方法了,在使用 AtomicBoolean 的这个方法时,只需要传递期望值和待更新的值即可,而它里面调用了 unsafe.compareAndSwapInt(this, valueOffset, e, u) 方法,它是个 native 方法,用 c++ 实现,具体的代码就不贴了,总之是利用了 CPU 的 cmpxchg 指令完成比较并替换,当然根据具体的系统版本不同,实现起来也有所区别,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一下相关文章。

使用场景

  • CAS 适合简单对象的操作,比如布尔值、整型值等;
  • CAS 适合冲突较少的情况,如果太多线程在同时自旋,那么长时间循环会导致 CPU 开销很大;

比如 AtomicBoolean 可以用在这样一个场景下,系统需要根据一个布尔变量的状态属性来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一些初始化操作,如果是多线程的环境下,避免多次重复执行,可以使用 AtomicBoolean 来实现,伪代码如下:

private final static AtomicBoolean flag = new AtomicBoolean();
    if(flag.compareAndSet(false,true)){
        init();
    }

比如 AtomicInteger 可以用在计数器中,多线程环境中,保证计数准确。

ABA问题

CAS 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值从 A 变为 B ,又从 B 变回了 A,这种情况下,CAS 会认为值没有发生过变化,但实际上是有变化的。对此,并发包下倒是有 AtomicStampedReference 提供了根据版本号判断的实现,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微信公众号,多谢关注:
273364-20180413104104906-576791558.png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fengzheng/p/9018152.html

### 自旋锁的定义 自旋锁是一种基本的同步原语,主要用于保护共享资源,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和修改这些资源[^1]。其核心思想在于当某个线程尝试获取锁失败时,并不会立即将自己阻塞,而是通过不断循环的方式持续检查锁的状态,直到成功获得锁为止[^2]。 --- ### 自旋锁的工作机制 自旋锁的核心工作机制基于忙等待(Busy Waiting),即未获取到锁的线程会不断地轮询锁状态,而无需进入休眠或被挂起。这种方式避免了上下文切换带来的开销,因此特别适合于锁定时间较短的情况[^3]。 在实际应用中,自旋锁可以通过硬件支持的操作来实现,比如原子操作或比较并交换(Compare-and-Swap, CAS)指令。以下是使用CAS实现的一个简单自旋锁示例: ```java public class SpinLock { private AtomicBoolean locked = new AtomicBoolean(false); public void lock() { while (!locked.compareAndSet(false, true)) { // 尝试设置锁 // 如果返回false,则表示当前锁已被占用,继续循环等待 } } public void unlock() { locked.set(false); // 解锁操作 } } ``` 在这个例子中,`AtomicBoolean` 提供了一个线程安全的方式来管理锁的状态,利用 `compareAndSet` 方法可以确保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成功获取锁[^4]。 --- ### 自旋锁的作用 #### 1. **保护共享资源** 自旋锁的主要作用是在多线程环境中保护共享数据结构或其他临界区资源。它可以有效避免因竞争条件而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 2. **减少上下文切换成本** 相比于传统的互斥锁(Mutex),自旋锁不需要将线程置于睡眠状态或将它们移交给操作系统调度器。这使得它非适合那些预计持有时间非短暂的任务场景。 #### 3. **提高性能表现** 对于高并发环境下的低延迟需求,自旋锁由于减少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往往能提供更好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3]。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锁的竞争激烈或者持有时过长,那么频繁地执行无意义的循环可能会浪费大量CPU周期,从而降低整体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倾向于采用其他类型的锁机制的原因之一。 --- ### 总结 综上所述,自旋锁作为一种轻量级的同步工具,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短期锁定期间表现出色。但是开发者也需要权衡它的优劣之处,合理选择是否适用本项目的技术栈之中。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