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传感器产业规模浅析 地域格局清晰

自“十三五”规划发布以来,智慧城市及物联网计划推动了传感器产业的大爆发。中国已拥有近1700家传感器企业,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等为主的区域布局。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航天技术、医疗诊断等多个领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自“十三五”规划发布以来,智慧城市及物联网计划再次将传感器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智慧城市的“桥梁”的传感器,产业也迎来了大爆发。我国传感器市场自2012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且增长速度已经超过20%。市场调查数据表明,当下中国已经拥有近1700多家专门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究的企业,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1200亿。

目前我国已有1700多家从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其中从事微系统研制、生产的有50多家。同时,传感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

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建立

目前,国内有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分别为:安徽基地,主要是建立力、光敏规模经济;陕西省敏感技术产业集团公司,主要是建立电压敏、热敏、汽车电子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黑龙江基地主要建立气、湿敏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

传感器产业地域格局

我国传感器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

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无锡、南京为中心。逐渐形成包括热敏、磁敏、图像、称重、光电、温度、气敏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产业配套。

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中心城市为主。由附近中小城市的外资企业组成以热敏、磁敏、超声波、称重为主的传感器产业体系。

东北地区: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主。主要生产MEMS力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

京津区域:主要以高校为主。从事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在某些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北京已建立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部地区:以郑州、武汉、太原为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在PTC/NTC热敏电阻、感应式数字液位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产业方面发展态势良好。

此外,传感器产业伴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在其他区域,如陕西、四川和山东等地发展很快。

国内主要传感器制造企业
image

结语: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所以,在物联网时代,了解传感器的知识和发展趋势就极为重要了。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