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算法-->堆排序

博客介绍了堆排序相关知识。先阐述堆的概念,包括大堆序和小堆序的条件。接着说明堆排序过程,有建堆(线性时间复杂度O(n))、调整堆(时间复杂度lgn)和堆排序(时间复杂度O(nlgn))。最后给出Python代码的转载链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堆的简单理解

  以k1,k2,k3,k4.....kn为示例:

  对于任意存在子节点的ki,k(2i)是其左子树节点,k(2i+1)是其右子树节点,

  大堆序满足条件,k(i) >=k(2i) && k(i)>=k(2i+1)   (1 ≤ i ≤ n/2)

  小堆序满足条件,k(i) <= k(2i)且k(i) <= k(2i+1)     (1≤i≤ n/2)

堆排序过程

  ①建堆,建堆是不断调整堆的过程,从len/2处开始调整,一直到第一个节点,此处len是堆中元素的个数。建堆的过程是线性的过程, 从len/2到0处一直调用调整堆的过程,相当于o(h1)+o(h2)…+o(hlen/2) 其中h表示节点的深度,len/2表示节点的个数,这是一个求和的过程,结果是线性的O(n)。

  ②调整堆:调整堆在构建堆的过程中会用到,而且在堆排序过程中也会用到。利用的思想是比较节点i和它的孩子节点left(i),right(i),选出三者最大(或者最小)者,如果最大(小)值不是节点i而是它的一个孩子节点,那边交互节点i和该节点,然后再调用调整堆过程,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调整堆的过程时间复杂度与堆的深度有关系,是lgn的操作,因为是沿着深度方向进行调整的。

  ③堆排序:堆排序是利用上面的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首先是根据元素构建堆。然后将堆的根节点取出(一般是与最后一个节点进行交换),将前面len-1个节点继续进行堆调整的过程,然后再将根节点取出,这样一直到所有节点都取出。堆排序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因为建堆的时间复杂度是O(n)(调用一次);调整堆的时间复杂度是lgn,调用了n-1次,所以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 [2] 

python代码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bianjing/p/9533235.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