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最重要的东西是节奏感。
平面设计的标准教程强调两个东西,平面构成(即划分)与形式美。即,你准备在你的“平面”中,放置什么以及怎么放。
这两样东西的确是平面设计基础中的基础。毕竟,这是一个完整划分。
但单凭这两样,你做出来的东西还是没有办法活起来,它仍然是死的。譬如,你将平面划分为左中右。然后左边放些东西,右边放些东西,中间放你的设计。随便放的效果准会让你大吃一惊,惊叹你原来以为应该会很简单的东西,扇你一个大耳光!
为什么呢?
你做的东西,因为经过划分以后的形式美,只具有在划分范围内的美。它并不具有全局美。
那么全局美到底要怎么来呢?
你说呢?
你必须讲一个故事。从细节到全部。事实上,你必须称有整体,然后再有细节。一个没有整体的细节堆叠,也会讲述一个故事。但这样的故事,不能引起人的共鸣。因为它不真实。
什么是真实?
平面是用来被解读的。
我认为,节奏感只是解决了可解读性的部分问题。它并没有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被犯的最多的错误正是这样的错误。
只要能强记可解读性这个理念,节奏感理论可以丢掉。但是如果你理解不了这个东西,那么还不如拿起节奏感理论。
在国外,艺术往往与人文历史是放在一个院系中的。这点一方面反映了西方对人类认识的两种区分:人与自然,另一方面则是对艺术即对人的研究这一观点的强调。
平面是用来被解读的。所以,与其多研究平面,还不如多研究人。在很多时候,光拿着象形式美,节奏感这样的东西,就已经可以设计出不错的东西。但要超凡脱俗,你必须研究人。要想脱胎换骨,那你就要真的“脱胎换骨”。你的作品能够打动谁,决定于你是谁。
因为你能打动的,其实永远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