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写作技巧(本文引自PubMeditor 的责任编辑一苇)
SCI论文并没有想像中的难写。所要做的是把实验方案、结果加以总结分析,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用明确的语言和图表有条不紊地表述出来,以达到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与业内同行交流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写作的过程给了实验者对自己的工作重新思考和定位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熟悉 SCI 论文发表的流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要熟悉你的专业,实验方法。下笔之前要查文献,尤其是国外近期文献。明白领域内专家的观点和重要实验证据,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和角度介绍自己的观点,强调其重要性和创新性。做到这一点,文章的介绍(Introduction)部分和总体结构安排就完成了一半。
-
要尊重结果,实事求是面对结果,相信只要是设计正确的实验,所得的结果都是可以给出合理解释的。
-
有经验的作者往往会从实验结果(Results)部分开始动笔。每一个小节介绍一个观点(point),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写,在每个小节的开头用一句话点明实验目的,使各观点按照一个科学逻辑(logical flow)串连起来成为一个故事(story)。
-
讨论部分(Discussion)是对论文的总结并阐述可能的应用,不是结果的重复说明,而是需要对论题进行强调和辩护,可以充分引用相关文献支持你的观点,并强调你的发现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必要时可以画一个原创的示意图给出自己的模型。最后通常还需要指出此项工作或在该领域还需要讨论的问题。
-
通常情况下,领域内的读者看完图片(Figures)和图注就明白文章的大体工作。基本的要求是简洁无误,图注不超过250个英文单词,格式(format)需要统一。
-
材料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部分的描述要近可能详细,使别人能重复你的结果。用过去时态。
-
尽量使用你熟悉的词汇。在英语语言程度有一定局限性的情况下,用平实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想法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需要,语言的润色步骤可以放在写作完成后进行。可以请导师、老板、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审阅,有必要的话也可以请信誉度高的专业服务公司把关,提高文章发表的成功率。
- 在写作和文稿修改上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由于写作过程的相对独立性,许多情况下,一句话的变动,不单单是语法和词汇的改动,而是有关对于领域内学术观点、动态的把握。这需要作者平时的积累,也可以从有经验的专业服务公司的修改意见中学习到。
- 文章写好后,发到合适的期刊杂志也是很重要的,这个找专业的公司服务,可能能更加快速的找到渠道,为自己成功发表论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欢迎大家咨询文章快速发表的相关事宜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13901616/2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