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态度第一,精益求精
1、对于严谨的摄影创作,还是应该使用raw格式,而且raw格式其实并不占据太多的空间,也就只有4-5兆左右,而一张最高质量的jpg也需要2.5兆,所以其实在空间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主要麻烦在回来后期处理的时候,需要专门的软件进行处理修改和二次输出,我的破电脑运算速度慢,比较麻烦,但麻烦就麻烦点吧~搞艺术要有耐心不是么?
2、有时为了抓紧一段时间的光线,或者为了把整个园区逛遍,摄影创作的时候常常会走马观花,仓促出手,这样最后出来的片子可能会很多,但是精品很少,每次回来之后,做的事情就是遗憾和碰运气式的淘金,这是极不利于摄影技术和创作思路提高的,还是要稳扎稳打,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3、还是要尽可能地多使用三角架,不仅仅是在光线不足,手端不稳的情况下才使用;使用三角架可以让片子的画质更好,而且很重要的,可以让我更精细地进行创作和构图。
4、回来之后,应该对拍出来的作品进行认真地分析,总结出成败的经验在哪里?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而且对于片子的主题也需要认真地思索,要知道“想表现什么?如何突出的?如何简化的?”
5、第一印象拍出来的片子,往往会流于一般,慢慢观察、静心思考,才能在主题和技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知识积累,基础要牢
1、裁片也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因为这本身会浪费ccd的有效面积,放大噪点颗粒,降低影像质量。
2、从相机显示屏上看到的片子,色彩饱和度较高,对比度较大,因此实际电脑上显示的时候,黑的没有那么黑,亮的没有那么亮。
3、单反相机直接出片往往较灰,因为图像细节和对比度、饱和度是相互矛盾的关系,为了给后期的调整留下更大的空间,单反相机本身运算往往会保留更多的细节,所以会比DC灰些。
三、技巧运用,创新灵活
1、控制背景虚化最重要的因素是拍摄的距离以及主体和背景间的距离。因此,为了避免微距的时候景深太小,可以将镜头离远一些,然后在后期进行裁片;其次是镜头的焦距,镜焦越长虚化越好,所以在微距的时候,也尽可能不要用过大的镜焦,然后在后期进行裁片;
2、光圈的大小也可以影响虚化的效果,所以拍人像的时候我常用最大的光圈,风景的时候常用最小的光圈,中间的光圈值常较少使用,但事实上由于球差的光的衍射的影响,各档光圈下成像质量并不一样,多数镜头的最佳成像常常在F8-11。
3、昆虫、动物抓拍非常困难,要有合适的镜头、合适的光线、耐心的等待、不懈的坚持、足够的运气……一大堆的约束因素,所以,现阶段还是暂时先搁置下来,把基础打牢再说。
4、现阶段应该在构图和用光上,下更多的功夫,先走唯美和画意的路线,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blueman/archive/2006/05/18/403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