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苏杭的高速上看到崔总带了两本书,一本是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不同》,另一本是王石的《徘徊的灵魂》;前一本书我在已经读过电子版,还记的那是我在迷茫于工作方向的时候,看了后很受感动,后来就知道了我学网,并在那里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知识。由于我自己带来简读版的《巴黎圣母院》,所以去的路上便靠他打发时间了。从苏州回来的高速上,我还惦记着那本《徘徊的灵魂》,便借来阅读。

起初我认为这是一本写王石人生经历的书,绝没有想到是王石先生游耶路撒冷的感悟。在这本书里交错着宗教、信仰、人性、精神和思考。所以我感觉收获真的非常大,心中总是有些东西,想表达出来,所以写下了这篇短文。

在现代的中国,大多数人没有很虔诚的宗教信仰,当然除佛教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教,有人还会说儒教和道教,我认为儒教更应该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影响;没有宗教信仰并不代表人没有信仰,在我的心里我一直认为宗教和信仰一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在这本书中我通过王石的书知道耶路撒冷这座有着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是怎么在宗教信仰中交错并存。耶路撒冷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这里有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真主安拉的启示和顿悟和耶和华救世主,所以你可以看到圣殿山有犹太教残存的哭墙,有伊斯兰教的阿克萨清真寺,有基督教的圣殿教堂。36次的占领18次的灭顶对于耶路撒冷来说,它承受了太多的宗教争执。在这座城市中,因为信仰不同就有了宗教冲突,因为宗教不同,战争就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占领、毁灭和重建成了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痕迹。当王石在思考,我们到底需不需宗教的时候,其实我想到的是每个人应如何确立自己的信仰,我对信仰的理解就是一种自我的追求和完善。宗教应该是人类这种智慧动物在进入某一个阶段寻求的精神寄托,他广泛的代表了最受压迫的人们,希望有救世主能够拯救他们,给他们带来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宗教就在那些最具智慧的一部分人头脑中形成了,当宗教产生后,肯定会有不同的宗教,每个宗教都会有不同的派别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巴以战争一直持续,因为不同的派别两伊战争才会爆发。是宗教救赎人类?还是人类的对宗教信仰的无知?

我想整个世界,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是出于美好,那么就让我们回归一种和谐,人与人之间互助,生活安逸快乐,整个世界和平共处。希望圣城能够包容不同信仰的文化,融合人民的情感,终究有一天我们会看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小朋友能手拉手一起游戏,不同信仰的男人们叼着烟斗谈论生活中的趣事,女人们围着篝火跳着美丽的舞蹈,祝福你耶城。

20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