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组播路由协议---PIM(协议无关的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分类--密集模式,稀疏模式
组播分部树
1.STP----源树,最短路径树
要维护表项(S,G),表示到达S最近的一棵树)
因为要为每一个源维持一个S,G,所以消耗内存比较厉害
数据转发快,延迟低
2.共享树----RP树,核心树(CBT的,不做介绍 )-------SPARSE-MODE
首先要确定RP,既可以手工指定,也可以动态学习
维护(*,g),RP树是以RP为根形成的共享树
源发流量给RP,RP把源收到的流量沿着共享树发送
RP到源是源树
消耗内存较少,数据转发有可能进行次优路径的转发
有可能会增加延迟
dense-mode
1.push 模式
就是发传单
2.flood and prune
先把流量给你发,你不要我再慢慢修剪
初始化泛洪是给所有节点,后面再来修剪
3.接口下ip pim dense-mode即可,flood是每3分钟一次
4.利用assert进行在多路访问链路下查看哪个路由器来向下转发。
5.适合小型的网络,因为小型网络通常有较多的接收者
6.对于中间网络路由器,就算被修剪,也必须维护(S,G)表项
7.PIM的数据包会发往224.0.0.13,PIM V2协议号是103,HELLO 30S一次
8.show ip pim nei,show ip mroute
sparse mode
1.pull模式
显示加入模型,最末跳路由器要收到接收者的报告才会向RT去拉流量
PIM组播分布树构建使用单播路由协议,join/prune/graft消息
14.PIM ASSERT 机制
对于多路访问网络中上游有2台路由器,两台路由器都可以转发组播数据包。这个时候我们要让只有一个路由器会发送数据包。这个时候两个路由器会发送assert比较,比较两个东西 distance,metric,这是每一台路由器到达source的路由比较。都一样的话就具有较高ip地址的设备发送。胜利者会成为DR,失败者会向上游路由器发送prune消息。
可以配置优先级来影响选举,接口下面ip pim dr-priority 进行配置
使用show ip pim nei来确定DR
14.PIM-SPARSE
1.支持源树和共享树
2.基于显式拉的模型
3.基于RP的概念,发送者和接收者在RP相会
4.发送者靠第一跳路由器向RP进行注册
接受者加入以RP为根的共享树
5.适合大型的可扩的网络
6.效率比较高。
7.扩展模式有双向模式和指定源组播
工作原理:
组播源发送组播消息给第一跳路由器,第一跳路由器路由器向RP发送注册消息(单播)
最末跳路由器收到请求后向RP发送(*,G)join信息
接收者和源建立(s,g)的join消息,现在组播沿着源树发送
RP向第一跳路由器发送注册停止消息。
最末跳路由器会向RP发送修剪,RP向上游修剪
15.为什么要切换STP
因为共享树的RP是怎个网络的瓶颈
可以设置ip pim spt-threshold 来进行设置,看看组播接收的速率。如果速度快就进行切换
16.IGMP
运行于接受者段,用于接收者向最末跳路由发送我要关注该组播消息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zhangjie26699/72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