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食用文化与捕捉技巧
本文介绍了中国悠久的食蝉历史,从古代文献记录到现代乡村捕捉蝉的方法。不仅探讨了蝉作为食物的文化背景,还详细描述了如何在特定季节捕捉蝉的过程。

蝉是可以吃的。

 

在我告诉其他人之后,大家都很是惊讶。

 

 

中国人吃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商朝的甲骨文中,蝉有专字,为烤蝉。周代王室的小菜中有蝉。关于食蝉的记载,最早见于《礼记·内则》,里面提到了蝉与牛、鹿、麋、獐、雉、兔等三十一种君王日常所用的食物。北魏《齐民要术》引用崔浩的《食经》,记载一种蝉脯菹法:“捶之,火炙令熟,细臂,下酢;蒸之,细切香菜置上,下沸汤中即出,擘,如上香菜蓼法。”一道菜用了炙,蒸几种烹饪方法。可见古人食之用心。

 

 

唐朝以前,蝉脯是一道名菜。初唐出现了像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咏蝉佳作,把蝉喻为高风亮节的隐士,文人们矫情,便少有食蝉的文字记载。

 

 

这个季节,就是收麦前后这段时间,老家正是蝉最多的时候。不象城里边的蝉那样多是爬在树上,老家那边的蝉多数是在村子附近的不高的小山上的低矮的灌木荆刺丛里,中午去的话蝉多还是在灌木丛的顶部高声吟唱,人一靠近,它便很容易的非走了。所以我们一般会在黄昏那会去,此时他们也已经开始在灌木丛底部开始休息了。只需拿个小木棒,随便在灌木丛上敲打,蝉受到惊扰便会嘶叫准备逃脱,但由于灌木丛多比较密集,所以它很容易就被卡住了,我们就非常轻松的捉了它去,有时候一个丛里能捉很多。当然如果是母蝉的话我们会放掉它,因为母蝉炒出来并不好吃。

 

 

这样也就一个来小时就能捉很多,回到家把它们的翅膀 腿 等揪掉,泡水里洗干净,然后就着盐一炒,天哪,别提多好吃了!!

 

哦,还有我们那边的蝉跟普通话里说的蝉不太一样,城市里所说的蝉在我们那边是另外一种称呼,叫  mia ao chong。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ioxu/archive/2010/06/16/1758930.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