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诸多翻船的民营企业家事件背后,人们一再地看到类似周正毅案中之“腐败官员+金融犯罪+国有资产流失”的经典犯罪组合。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负责人仲大军认为:“中国改革20年来基本上是一个渐进的私有化进程,进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私下交易、官商勾结这种非法的寻租行为,使非常多的官员捞到好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也捞到好处。”“这些民营企业家连连出事正显示出他们的脆弱性,其脆弱性是他们自身因素与制度缺陷双重原因造成的。而制度缺陷带来的问题要远远大于他们自身的问题。”

  经济学者巴曙松指出,中国富豪分布最集中的行业往往是政府管制色彩浓厚的行业,例如房地产业。政府的管制造成了行政权力寻租的空间,在这些行业出现问题富豪的概率也越高。“只要政府管制还广泛存在,只要行政权力还在不透明地参与市场运作,那么,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就可能需要被动地支付这些租金,问题富豪就难以避免。”

  “问题富豪”:转型体制的照妖镜

  国资委研究中心赵晓博士认为,“问题富豪”的出现具有标本意义,显示出中国社会制度的正反双向演变。从“问题富豪”聚敛的“黑金”数额上看,仅排名在前50名者的资产总额已近700亿,相当于一个省一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像一个劣质、起反作用力的杠杆,大到如此份儿上,对某些地方经济社会的操纵力可想而知。此外,“问题富豪”狂吞国有资产和公共财富的手段极其毒辣。

  违法违规视为常事,偷税漏税不在话下。如被称为“蚁王”的广州“走私大王”郑洪钧,纠集数百只走私“蚂蚁”疯狂走私柴油,走私额高达14亿元,渔船、运沙船、飞机仔、地下油管油罐、专业油库……其专业化程度之高令人咋舌。令人触目的是,“问题富豪”拥有的几乎全是“权贵资本”。没有一个能与官场绝缘,其中多半是官员或者其嫡亲,有的是染指官场的黑恶势力。他们发财的秘诀是权钱置换,因此发家暴富速度和陨落速度同样惊人。像成克杰、马向东这些官场“老板”,同时又是身为亿万、千万的富豪,他们主政的地方,某些领域的公共权力也呈现出可怕的市场化和涉黑化。

  他们用权力这只“草船”借到“金箭”后,还要进一步稳固手中权力,觊觎更高的权力,把更多官员拉入“腐败同盟”,以保证腐败手段隐蔽化,达到安全与合法化的目标。因此只要有“问题富豪”浮出水面的地方,都有大批官员栽进去,都会造成官风败坏、世风堕落的后果。除了经济方面捅出的大窟窿,它给一个地方造成的政治地震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使这些地方在修补地方形象、官员作风和人际关系上付出惨重的代价。

  可见,“问题富豪”的价值,就是他们用不规范或非法的手段探出体制漏洞,政策缺失和市场空间,而付出的成本是权力的寻租、法律的尊严、社会财富的转移和消耗、社会心理的失衡,以及个人的自由甚至生命。投入远远大于产出,整个社会所得到的几乎全部是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