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注册到发布执行流程(原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Dubbo服务治理流程,包括配置解析、服务代理、注册发现、集群管理、服务暴露、过滤器应用及服务引用等关键环节。深入探讨了Dubbo的架构分层与执行流程,帮助读者理解其工作原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言:

本文章为个人笔记,参考Dubbo官方文档,加上自己的理解,所总结的Dubbo注册到发布的执行流程(也可以说Dubbo原理),中间涉及到的技术,如果感兴趣,请自行搜索;

Dubbo架构:

    /dev-guide/images/dubbo-framework.jpg

从图上可以看出,Dubbo共分十层:Service(服务层),Config(配置层),Proxy(服务代理层),Registry(中间注册层),Cluster(集群层,包含集群容错和软负载均衡,服务降级),Monitor(监控层),Protocol(远程调用层),Exchange(信息交换层),Tranesport(网络传输层,默认Dubbo协议,基于TCP[NIO],长连接),Serialize(数据序列层,Dubbo自己开发的尚未成熟序列化方式不建议使用,推荐开源Hession、ProtoBuf等)

Dubbo执行流程

1,加载配置文件,解析配置文件

    1.1)基于dubbo.jar内的Meta-inf/spring.handlers配置,spring在遇到dubbo名称空间时,会回调DubboNamespaceHandler类。 (Config【配置层】)

    1.2)所有的dubbo标签,都统一用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进行解析,基于一对一属性映射,将XML标签解析为Bean对象。 (Config【配置层】)

    1.3)根据配置文件生产代理对象(Proxy【服务代理层】)

    1.4)封装服务地址的注册与发现(registry【注册中心层】)

2,获取所有服务及相同服务的集群列表(cluster 路由层)

    将每一个服务封装成一个Provider(服务提供者,这里单个服务的意思,例如order服务)

        1,获取服务列表及每个服务下的集群,这里将部署服务的单个机器提供者成为Invoker

        2,将多个Invoker组装成一个Directory,这里的Directory可以理解为一个List<Invoker>,但与 List 不同的是,它的值可能是动态变化的,比如注册中心推送变更

        3,将多个Invoker伪装成一个Invoker,伪装后的Invoker被称为Cluster(集群)

        4,Router 负责从多个 Invoker 中按路由规则选出子集

        5,LoadBalance  负责从多个 Invoker 中选出具体的一个用于本次调用,选的过程包含了负载均衡算法,调用失败后,需要重选

        这里补充一下集群内容:

                集群配置方式:

120621_Tt5u_2495999.png

                集群容错方式:

            a)Failover Cluster(默认方式):失败自动切换,当出现失败,重试其它服务器 ,通常用于读操作,但重试会带来更长延迟。可通过 retries="2" 来设置重试次数(不含第一次)。

            120542_0lTs_2495999.png

            b)Failfast Cluster:快速失败,只发起一次调用,失败立即报错。通常用于非幂等性的写操作,比如新增记录

            c)Failsafe Cluster:失败安全,出现异常时,直接忽略。通常用于写入审计日志等操作

            d)Failback Cluster:失败自动恢复,后台记录失败请求,定时重发。通常用于消息通知操作

            e)Forking Cluster:并行调用多个服务器,只要一个成功即返回。通常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读操作,但需要浪费更多服务资源。可通过 forks="2" 来设置最大并行数。

            f)Broadcast Cluster:广播调用所有提供者,逐个调用,任意一台报错则报错 ,通常用于通知所有提供者更新缓存或日志等本地资源信息。

3,暴露服务:

    发布服务过程:将对象使用Hession进行序列化(serialize 数据序列化层),通过netty或者mina(transport 网络传输层),实现异步通信,封装请求响应模式,同步转异步,封装 RPC 调用(protocol 远程调用层)

    发布方式:

        a)只暴露服务端口:在没有使用注册中心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适用在开发环境下,服务的调用这和提供在同一个IP上,只需要打开服务的端口即可

        b)向注册中心暴露服务:需要将服务的IP和端口一同暴露给注册中心

4,过滤器:权限控制

5,引用服务

        引用方式:

                A)直接引用服务

                B)从注册中心发现引用服务

        引用服务过程:封装 RPC 调用(protocol 远程调用层),实现异步通信,封装请求响应模式,同步转异步通过netty或者mina(transport 网络传输层),,使用Hession(serialize 数据序列化层)将对象还原回来

 

参考资料:Dubbo实现细节Dubbo框架设计Dubbo集群容错Dubbo负载均衡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lovexin/blog/1786509

<think>嗯,用户想了解Dubbo的工作原理,特别是作为分布式服务框架的RPC实现机制。我需要先回顾Dubbo的核心概念和架构。首先,Dubbo的核心组件包括Provider、Consumer、Registry、Monitor和Container,这些组件各司其职,协作完成服务注册、发现和调用。 接下来,RPC的实现机制是关键。用户可能想知道Dubbo是如何进行远程调用的,比如协议支持(如Dubbo协议、HTTP)、序列化方式(Hessian2、JSON)。需要解释服务暴露和引用的过程,以及网络通信的细节,比如基于Netty的NIO异步通信。 然后,服务治理功能也很重要,比如负载均衡策略(随机、轮询)、集群容错(失败重试、超时控制)。这些内容在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所提及,需要结合引用来解释,比如引用[2]提到的失败重试和超时控制,以及引用[3]中的异步调用和优缺点。 用户可能对Dubbo的调用流程感兴趣,从服务提供者注册到消费者调用,整个流程需要分步骤说明。同时,要提到监控中心的作用,如引用[1]中的性能监控和治理方案。 另外,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提到Dubbo的优缺点,比如高性能、轻量级,但学习曲线和依赖注册中心的问题。在回答中可以适当提及这些,帮助用户全面了解。 需要确保使用正确的中文术语,并按照系统级指令中的格式要求,数学表达式用$...$,独立公式用$$...$$。不过当前问题可能不需要数学公式,但如果有性能分析相关的公式可能需要应用。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围绕Dubbo的机制、优化、应用场景等,比如容错机制、异步调用优化、适用场景,参考用户提供的示例问题结构。</think>### Dubbo的工作原理RPC实现机制 #### 1. **核心架构组件** Dubbo的分布式服务框架基于以下核心组件实现: - **Provider(服务提供者)**:暴露服务接口并实现具体逻辑,如引用[4]中的`HelloService`。 - **Consumer(服务消费者)**:通过代理调用远程服务。 - **Registry(注册中心)**:负责服务注册发现(如ZooKeeper)。 - **Monitor(监控中心)**:统计服务调用次数、响应时间等[^1]。 - **Container(容器)**:管理服务生命周期。 #### 2. **RPC实现机制** Dubbo的远程过程调用(RPC)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服务暴露**: - Provider向注册中心注册服务元数据(如IP、端口、接口名)。 - 注册中心存储服务信息,供Consumer订阅。 2. **服务发现**: - Consumer从注册中心获取Provider地址列表。 3. **网络通信**: - **协议支持**:默认使用基于TCP的Dubbo协议,支持HTTP、RMI等。 - **序列化**:采用Hessian2、JSON等序列化协议,提升传输效率。 - **异步调用**:通过NIO(如Netty)实现非阻塞通信,消费者调用后继续执行其他任务,通过回调处理结果[^3]。 ```java // 示例:服务接口定义(引用[4]) public interface HelloService { String hello(String msg); } ``` #### 3. **服务治理功能** - **负载均衡**:支持随机、轮询、一致性哈希等策略,避免单节点过载。 - **集群容错**: - **失败重试**:自动重试失败的调用(如网络抖动场景)[^2]。 - **超时控制**:设置调用超时阈值,防止资源阻塞。 - **服务降级**:在高峰期屏蔽非核心服务,保障系统稳定性。 #### 4. **性能优化** - **异步通信**:通过Future或CompletableFuture实现异步调用,提高吞吐量。 - **线程池隔离**:不同服务使用独立线程池,避免资源竞争。 - **长连接复用**:减少TCP连接建立的开销。 #### 5. **适用场景** - **高并发微服务**:适用于电商、金融等需要高吞吐量的场景。 - **异构系统整合**:通过透明化RPC集成不同语言的服务。 - **服务依赖治理**:通过注册中心实现服务动态扩容熔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