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程序员的45个习惯》--敏捷编码(Ⅵ)

本文分享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提升代码质量的七个关键原则,包括清晰表达代码意图、使用有意义的命名、考虑多维度因素做权衡、采用增量式编程、追求简洁性、增强代码内聚性以及遵循契约进行替换。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开发过程中便细心“照看”代码!!

一、代码要清晰的表达意图:

  案例1  conffeeshop.PlaceOrder(2); 

  以上代码,可以大致明白是要在咖啡店里下一个订单,但是参数2代表什么意思不清楚,那么我们可以这么写

  先定义一个枚举,如   public enum CoffeeCupSize { Small, Medium, Large } 

  接下来,可以这样下单, coffeeshop.PlaceOrder(CoffeeCupSize.Large) ,这样我们就能明白是要一个大杯咖啡了。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要编写清晰的而不是讨巧的代码!

二、用代码沟通:

  使用细心选择的、有意义的命名;

  解释代码做了什么的注释用处不大,相反,注释要说明为什么会这样写代码!

三、动态评估取舍:

  没有最佳的解决方案;

  考虑性能、便利性、生产力、成本和上市时间;

  即使不能面面俱到,也应该觉得已经得到了最重要的东西--客户认为有价值的特性!

四、增量式编程:

  采取增量式编程和测试,会倾向于创建更小的方法和更具内聚性的类;

  重构代码,重构测试;

  要休息的话就请远离键盘好好休息!

五、保持简单:

  简单不是简陋;

  简洁、优雅的代码,是易于理解和辨识的;

  太过简单不等于简单,那样无法达到沟通的目的;

六、编写内聚的代码:

  如果一个组件中的成员共同完成了一个功能特性或一组功能特性,那么这个组件就是内聚的;

  让类的功能尽量集中,让组件尽量小;  

  需要高内聚、低耦合!

七、告知,不要询问:

  将命令与查询分离开来;

八、根据契约进行替换:

  保持系统灵活性的关键方式,是当新代码取代原有代码之后,其他已有的代码不会意识到任何差别;

  一般情况下,如果新类可以替换已有的类,就要使用继承。如果新类只是使用已有的类,那么就用委托;

  通过替换遵循接口契约的类,来添加并改进功能特性,要多使用委托而不是继承;

  相对继承来说,委托更加灵活,适应力也更强!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ishi7/p/4233091.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