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照(纯属抄袭)了《cppunit helloworld详尽篇》一文,加以本人优美的词句进行了润色。特此声明。
操作系统系统:Ubuntu6,g++
软件版本:cppunit-1.10.2.tar.gz
(1)获得源码:
到cppunit.sourceforge.net上下载源代码。将其复制到到linux下或者是直接使用wget下载到linux下。
(2)解压缩:
使用以下命令即可解压缩

(3)编译安装
cd进cppunit-1.10.2目录下。



make的编译的文件都在src/cppunit/.libs。
make install只是把链接库文件复制到/usr/local/lib,其他的似乎什么都没有做。
(4)复制头文件
make install没有把头文件安装到/usr/include中去,此时还需要手工去复制,只要把include下面的cppunit目录复制到/usr/include下面就可以了,命令很简单,就不写了。
(5)配置链接库路径
这个时候,看起来似乎已经安装配置成功了,其实不然,在Ubutu、FC(已知的)动态链接库的配置文件里面并没有写入/usr/local/lib的路径,虽然可以编译过,但是你却发现会运行不了,会出现如是的错误:
./mytest: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cppunit-1.10.so.2: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真是糟糕,此时你还需要配置一下链接库的路径,链接库配置文件为/etc/ld.so.conf,以下为修改办法:
vi /etc/ld.so.conf
在新起一行里面加入:
/usr/local/lib
然后再用ldconfig命令重新装载一下配置文件就可以了:
ldconfig
OK,此时你已经可以正常的编译并使用了^__^
(6)编写第一个HelloWorld
撰写mytest.cpp(从cppunit.sourceforge.net上copy下来的),代码如下:




























































































将之保存为mytest.cpp。
(7)编译我们的HelloWorld
你可以链接静态库也可以链接静态库。
(a) 链接静态库。编译命令:

运行:
./mytest
结果:
Test::testHelloWorldHello, world!
: OK
(b) 链接动态库。编译命令:

运行:
./mytest
结果:
Test::testHelloWorldHello, world!
: OK
如果你没有执行步骤(5),那么你也可以在每次运行之前设置下临时的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命令如下:

补遗:
非Root用户是不能够往/usr/local/lib/和/usr/include里面写东西的,这个时候就很烦人了。你就只能够把库和头文件放到home目录里面。
非Root用户的安装需要作如下修改:
步骤三需要修改 configure ,这里 -prefix=/home/me 的意思是把安装的根目录设置为 /home/me( 我的私人目录, 我不是管理员所以只好安装到自己的 “ 家 “ 了 ),这样 make install 的时候,库文件就会复制到此目录下的 lib 目录里。
./configure -prefix=/home/me
Ok ,把头文件也放置到 /home/me 里面吧。这样,情况就是:头文件存储在 /home/me/include ,库文件存储在 /home/me/lib 。
编译的时候命令就会像如下所示:
g++ -g -L/home/me/lib -lcppunit -ldl -I/home/me/include Main.C
因为是非 root 用户,所以步骤( 5 )是无法执行的了,想要能够运行测试程序就只能够执行类型类似命令才能够运行了:
export LD_LIBRARY_PATH=/home/me/lib:$LD_LIBRARY_PATH
(注:/home/me里面的me代表的是你的用户名,在Linux下面,除了root的用户目录是在/root下,其他用户都是在/home下的,目录名为用户名。当你登录当前用户之后,就在此目录下。)
单元测试,最终它是要运用到工程中去的,如果还那样用g++命令直接编译,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还必须要写一个Makefile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