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站pv值

< DOCTYPE html PUBLIC -WCDTD XHTML StrictEN httpwwwworgTRxhtmlDTDxhtml-strictdtd>
 

IP / PV 访问量约为 600 / 2400
简单点说.IP就是代表 当天有 600IP访问过你的站,而PV就是表示在这600台电脑中有人看了很多次!

pv 者, pageview也,即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通常是衡量一个网络新闻频道或站点甚至一条网络新闻“好坏”的主要指标;当然,有时,还会同时考察另外一个指标,即uv,或unique visitors,指访问某个站点或点击某条新闻的不同IP地址的人数。

pv之于网站,就像收视率之于电视,从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投资者衡量商业网站表现的最重要尺度。从长远看,很多网站也意识到,pv的追求需要和品牌的打造结合起来;但现代商业行为在投资者急功近利的评判压力下,往往无奈为了使pv数据良好而不择手段。

一条新闻发布以后,其pv数据便可以加以跟踪,通常是每5分钟统计一次。不同品牌的网站的不同频道,对其所发布的新闻的pv表现有一个大致的评判尺度。新闻发布后,一般pv值总有一个上升的过程。可以从不同时段的pv表现,来计算pv的单位时间变化幅度,有经验的网络编辑,经过几个5分钟的数据积累,便能大致预料到这条新闻的pv峰值水平。如果这个水平不能令人满意,则编辑就要采取一些手段,如“优化”标题,或者增加其他吸引眼球的元素,如图片。一般来说,通过这样的“处理”,一条新闻的pv表现能有所改善,达到新的高峰。

也就是说,网络新闻的编辑手段影响着pv值。

还有哪些因素对pv有影响呢?至少还有这些因素:

新闻发布的时间。不同的时间段,上网的人数不同,访问该站点的人数也不同,因此,有时pv值的涨落,其主要贡献,在于不同时段上网人数的自然波动。同样一条新闻,在不同的时段发布,pv表现就会有差别。

不同时段上网的人,其人口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阅读旨趣等)不同,所以,同样是1万个上网的人,甚至同样是对某个网站的1万次访问,不同时段,这1万次访问在不同频道/内容上的分布是有差别的。所以有时,pv的变化,和这个因素导致的变化有关。

访问的周期。对于一些常浏览的网站,我们可能一天之中会访问几次,这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很多时候和人们的现实工作节奏有关系。比如,不少人一上班会抽空浏览一下新闻,第二次再来看看又有什么新闻的时候,往往是上午中间休息时,甚至是午饭后的休息时间。因此,即使其他因素不变,由于人们回访网站的周期性,也会对新闻或网站的pv带来影响。当然,由于不同的人回访的周期长短不一、时段不一,这个影响因素未必会贾旅飨缘牟&#472; 赡芊稚&#9347;诓煌 倍蔚?v表现中,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个pv数据,也有这种回访周期的因素所起的作用。

搭便车因素。比如一些突发事件,会导致人们对某一网站的访问增加,但这些访问的初衷,本只是突发事件相关新闻。然而由于人们的新闻消费,往往具有不可预期性,所以常见的现象是,人们在看完想看的新闻后,还会顺带看看其他的。这一因素,也可能对某条新闻(与突发事件无关)的pv有所贡献。

最后,当然是一些偶然因素(其实搭便车因素也属于此)。包括哪些呢?比如天气因素,比如非典期间,等待。还有什么I以想一想:-)

由此看来,一个简单的pv数据,其实是多种因素综合贡献的结果,所以有时的pv涨落,实在不是完全可以通过编辑手段来加以引导和影响的。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告诉我们,盲目的不加具体分析的以pv来衡量成败好坏,是不合理的。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这种区分不同因素对某一个现象的贡献,就是所谓的详析模式。很多我们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内部构成比例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有些看似变化的东西,其相对关系其实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一种单纯的数量上的涨落。

这使我想到那本《统计陷阱》,一本由一个记者所写的通俗读物。这本书的英文名称直译,叫“如何用统计数据说谎”。



网站说日均 IP / PV 访问量约为 600 / 2400
的意思是 今天访问首业次数为2400次 访问IP为600个
也就是说这600个IP一共访问首业2400次
### PV操作的定义与用途 #### 一、PV操作的定义 PV操作是由两个不可分割的原子操作组成的同步机制,分别是P操作(也称为Wait操作)和V操作(也称为Signal操作)。它们是对信号量(Semaphore)进行操作的一组原语[^2]。 - **P操作**:当一个进程调用P操作时,会尝试获取资源或将自己标记为等待状态。具体动作包括将信号量减1,如果结果仍然大于或等于0,则表明有足够的资源可用,进程可以继续执行;否则,该进程会被阻塞并加入到等待队列中[^3]。 - **V操作**:当一个进程完成某项任务后,通过调用V操作来释放资源或者唤醒其他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此操作会增加信号量的,若此时有进程因缺乏资源而被挂起,则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这样的进程被激活以恢复运行[^3]。 #### 二、PV操作的用途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PV操作主要用于解决多道程序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竞争条件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共享资源访问控制的问题。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实现进程间的互斥 为了防止多个进程同时修改同一个变量或使用同一硬件设备而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可以在这些敏感区域前后分别加上P/V操作形成所谓的“临界区”。只有成功执行了P操作的进程才能进入这个特定部分去独占性地改变那些受保护的数据对象[^1]。 例如,在银行账户转账场景下: ```c semaphore mutex = 1; // 初始化信号量mutex=1表示允许单个线程进入临界区 void transfer(Account from, Account to, double amount){ P(mutex); // 请求锁住整个交易流程直到结束为止 if(from.balance >=amount){ from.balance -= amount; to.balance += amount; } V(mutex); // 解除锁定让下一个请求者有机会获得许可 } ``` ##### (二)协调不同步关系 除了单纯阻止冲突外,有时还需要安排某些活动按照预定次序依次展开。比如生产者消费者模型里就需要借助于两套独立但相互关联的计数型信号灯来达成目的——满缓冲池数目full以及空闲槽位empty再加上一把互斥锁mutex共同协作管理消息传递过程[^4]: - 生产者的伪代码描述如下所示: ```c produce_item(item); P(empty); // 减少可写入位置的数量 P(mutex); // 加锁避免竞态条件的发生 add_to_buffer(item); V(mutex); // 开放给别的线程再次争夺权利的机会 V(full); // 增加已填充项目总数目供下游消费方得知情况变化 ``` - 而消费者的对应版本则是相反方向上的调整: ```c P(full); // 等待至少存在一项可供提取出来 P(mutex); // 锁定全局状态以便安全读取目标条目信息 item = remove_from_buffer(); V(mutex); // 松开枷锁使其他人也能参与进来做同样的事情 consume_item(item); V(empty); // 提高未占用空间容量上限方便上游供应端补充物资 ```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