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知道这里该如何文章中插入图片,所以只能暂时以文字格式描述,但有需要图片说明的地方,我会给出附件
         如图01,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到OSI的七层模型在TCP/IP中已经精简为了4层,现在我们最常用的是TCP/IP这种分配方式,而OSI只是我们在谈论网络时使用的教学模型层,用OSI可以清晰的在教学任务中表明每一层的作用。
         为了方便大家清晰理解TCP/IP方面的知识,我会以OSI模型为大家来讲解(摘自个人笔记,有不清楚的地方希望看过的朋友及时指出)
           OSI七层模型
一、物理层:
        此层涉及到的是电压、电缆线,数据传输以及接口等的定义问题
            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表现形式为:比特
                 物理层主要设备为:中继器、集线器等无智能化的设备
         此层趋重于如何让数据可以正常进行传输,而具体的数据应该如何传,速度如何就不属于他的管理范围了,就好像我们家中的市电,物理层就好比那根进到家中的那条电线,具体家里装修时要分多少插座,每个插座要用什么电器就不是它的任务了,他要做到的就是,我保证这根线路是有电的且负载绝对够你们正常生活所需。

二、数据链路层:
        此层的任务是提供对物理层的控制,检测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一条无错连接;也就是说:保证将源端主机网络层的数据包准确无误的传送到目的主机的网络层去
        由此可见,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对物理层和网络层的承上启下,为了达到此目的,它还负责网络拓扑、差错校验甚至有时会介入流量控制等方面。
        数据链路层分为2个子层:
1〉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LLC(logic link control)
        该层用于管理通过单一链路连接的两个系统间的通讯,它允许多个高层网络协议共享一条链路
         LLC位于网络层和MAC子层之间,是上层与下层的管理层,负责流量控制、同步等
         LLC通过SSAP和DSAP负责底层协议与网络层协议的通信
               SSAP: source service access point,源服务访问点
               DSAP: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目的服务访问点    
2〉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MAC负责把物理层的0,1比特数据封装成帧,且通过帧尾部CRC(循环冗余检验)字段进行错误检测。
          MAC定义了网络对共享介质的访问:
          MAC地址由48个二进制数字组成,常用12个十六进制数来表示,其中,前6位十六进制数字由IEEE统一分配给制造厂商,后6位16进制数由厂商自行分配
          网络设备可以有多个MAC地址的存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