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像鸦片,越用越上瘾。条件反射是人的本能。所以一旦经常使用之后,就会有心理依赖。心理依赖是产生黏性的一个原因。
一个产生黏性的办法是尽量保留用户的历史数据。这样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转移壁垒。这就是为什么Google的邮箱不用删除功能的原因。QQ的好友也是历史数据的表现形式。SAP更是靠历史数据产生的壁垒稳坐老大交椅。
产生用户黏性后有什么好处啊? 互联网或软件的用户有一个可转移特性,比如Windows的用户可以很容易的转变为windows Mobile的用户,也会很容易转为Windows Live的用户;新浪新闻的用户可以很容易转为新浪博客的用户;QQ的用户可以很容易转变为其游戏用户和3G增值服务的用户。所以,QQ不跟MSN等互连互通确实是明智的。如果你的产品已经有了很大的黏性,且粘住了很多用户,那么你就不必再天天熬夜创新了,你剩下的工作就是跟踪那些start-up,谁的模式好就收购,不同意的话就模仿,反正有很多用户基础,这真是所向无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同一个商机,比如网络电视,那么搜狐做就不如腾讯做胜算大。而当年盛大的IPTV战略则是完全抛弃以前积累的用户群体,我认为陈天桥犯了一个比毛泽东晚年还致命的错误:选错了战场。从终端的便利性和互动性来书,PC绝对胜过机顶盒,由此决定网络电视必然打败IPTV;广电相关的政府部门不久就应该被淘汰才是。
话说回来,既然这么说,那么我们这么多new start-up岂不都要死掉?不用怕怕,其实很少有企业会聪明到成立一个这样的小企业跟踪部门。即使跟踪到了,大企业也未必会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QQ推出了网络电视和PPLive竞争,但是由于QQ不太重视,所以,PP活的还是挺舒服。但是,小企业也不能总指望依靠别人犯错误来发展。必要的措施还是归结到团队的建设,你小没关系,只要团队的反应速度快,再加上VC的资金,其实跟大企业还是可以较量几个回合的。我觉得这个年代,创意跟垃圾一样,到处都是。真正稀缺的是能将创意快速变为现实的团队,执行力、反应速度、开放的心态比资金、创意要重要百倍。
从头创建自己的黏性也是可能的,前提是要求你充分相信你的用户,让用户指导你的发展。从控制论的角度说,就是给自己加一个反馈。EBay,FireFox都是依靠用户反馈发展的典范。
有了粘性后,新浪、QQ等大佬们就不必创新了,只需要抄袭新概念就可以了。想想吧,05年,blog的新秀blogbus、blogcn等都获得了上千万美金的VC,但是他们现在哪儿去了?新浪随便拉几个明星就把他们摆平了,靠的就是用户粘性。VC白白替新浪培育了市场,替别人做嫁衣,风险投资突然变成了“奉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