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站长,我们是不是在像这样在做事:

    做网站,就是搜索个免费的 CMS 代码,然后仅仅制作个“模板”;
    即使是制作模板,也是一件困难的工作;
    网络上搜索到的“代码”往往不能满足业务需求,但是一筹莫展;
    网站界面和布局长期不更新:
    网站功能一直不扩展,并且不能扩展;
    网站***长期不能清除;
    网站经常不稳定,无奈之下,经常靠“重做”操作系统来恢复;
    ……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1,潜意识里埋着不重视技术的祸根。重营销、广告、炒作、关系,不重视技术和技术人员。宁肯化千元吃酒,也不愿兑现几百元的技术奖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重视技术人员和技术团队的培养。也许我们崇尚马云一张大嘴忽悠的功夫,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杭州文三路上那一排排大大小小的软件公司有多少。我亲眼见过杭州一个软件公司的老总,使劲眨呀眨着因熬夜而发涩的眼睛,得意地演示他们自己制作的 OA 系统,企业信息化在他们那里早已经深入到潜意识里了。

    2,从企业初创开始,就没过多考虑技术成本,口头禅就是“技术人员有的是”。遇到技术问题了,就找懂点技术的来临时帮忙,既然是“帮忙”,当然就用几顿饭打法了事。结果是没有积累技术文档和数据,技术不能延续,影响到业务的正常运作。
       实际情况是,技术人员虽然“有的是”,但高水平、经验丰富、适合自己用的技术人员并不多。而你看上的技术人员,人家不一定就能看上你,不掏腰包谁看上你呀?操作系统可以盗版、应用软件可以用免费的,但技术并不能随着光盘安装到电脑里,没有技术支撑,软件就是一堆二进制符号,不能发挥效用,也换不来效益。

    3,没有考虑通过技术创新和打造核心技术来构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操作系统当然只能用人家国外的,但应用软件也从来不是从自己的业务需求出发去考虑和选型,而是相反,软件有什么功能我们的业务就顺着它来。
       找一个论坛程序就开个论坛;找个招聘网站整站代码就去做网上招聘;找个号称 Web2.0 的博客程序,就宣称自己进入了 Web2.0 时代。像这样以为跟随、跟风,始终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无法提升竞争力,只能拾人牙慧,做点小生意以糊口。这么多年,我们陕西产出过几种比较新颖的技术?甚至二次开发、改造过几种别人的技术?就是陕西的几家“大网站”,他们买来的应用系统,有多少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进行过大的改造呢?
       实际上,真正的大网站,他们对作为 Web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都进行了定制化的改造,你甚至不能称它是 Linux 还是 FreeBSD,******时自然一头雾水,更搜索不到相关资料了。

    长期的受人家的技术驱动来规划自己的商务,然后只能为上游的技术厂家打工,陕西变成了人家的市场。没有能力,没有底气,眼睁睁看着肥肉被人家掠走,自己只能流涎水。就像美女送上门来,软塌塌的搞不动。

    互联网号称是“知识经济”,但知识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商业创意上。好的创意还需要同样以知识为前提的技术来支撑,变成生产力,再变成现实的服务,满足人的需要,最终才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即使空手套白狼,也需要讲究点技术和方法。中国的网民一点也不比狼笨呀。

    陕西的互联网要腾飞,缺了技术这只翅膀,也许真的不行。

    注:本文说的“技术人员”不单单指那些手拿螺丝刀、网线钳,编网页、写代码……的人,这里的“技术”应该是个广义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