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缓存(一)缓存概述

本文介绍了Hibernate缓存机制的重要性和工作原理。它详细解释了Hibernate如何通过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以此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同时,还探讨了不同缓存范围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Hibernate缓存机制对Hibernate的性能发挥一直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持久层性能提升的关键。

         2011050523100216.jpg

  Hibernate缓存介于Hibernate应用和数据库之间,缓存中存放了数据库数据的拷贝。其作用是减少访问数据库的频率,从而提高应用的运行性能。

Hibernate在进行读取数据的时候,根据缓存机制在相应的缓存中查询,如果在缓存中找到了需要的数据(我们把这称为“缓存命中”),则直接把命中的数据作为结果加以使用,避免了建立数据库查询的性能损耗。

  Hibernate提供了两级缓存:一级缓存(Session级缓存)

               二级缓存(SessionFactory级别的全局缓存)

  

  缓存的范围决定了缓存的生命周期以及可以被谁访问。缓存的范围可以分为三类:

  • 事务范围   缓存只能被当前事务访问。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事务的生命周期,当事务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生命周期。缓存的介质是内存。事务可以是数据库事务或者应用事务,每个事务都有独自的缓存,缓存内的数据通常采用相互关联的对象形式一级缓存就属于事务范围。
  • 进程范围   缓存被进程范围内的所有事务共享。 这些事务有可能并发访问缓存,因此必须对缓存采取必要的事务隔离机制。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进程的生命周期,进程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了生命周期。它的物理介质可以是内存或硬盘。
  • 集群范围   在集群环境中,缓存被一个机器或多个机器的进程共享。缓存中的数据被复制到集群环境中的每个进程节点,进程间通过远程通信来保证缓存中的数据的一致性,缓存中的数据通常采用对象的松散数据形式

   这里提下松散数据,它的存放如图:

                                                              2011050616585242.jpg

 这种分布是不紧凑的,牺牲了很多空间,但可以最快速的找到数据。而list这种排列紧凑的数据集合一般用于批处理。
  •   当然还有兼顾空间和速度的数据结构,那就是树结构,在查找时不需要所有数据都进行遍历,时间复杂度一般是O(logn),而且空间是紧凑的,采用的是链表结构,而不是紧凑的数组。所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比前两者,但用途却十分广大,我们所用的数据库的索引基本上都是用的树。这样既保证了占用空间小,查询的速度也不慢。
  •   缓存也有其策略,最常见的是按时间缓存,在单位时间内该数据有效,每当访问该数据时都要判断缓存的数据是否过期,再决定Get还是Remove。除了时间策略,还有使用热度策略,由于内存有限,所以我们的缓存也不是无限申请的,是时候限制长度了。限制了长度就意味着有人能进来就得有人要出去。这就是Remove策略。我们可以对所有的缓存打上标记,来标记他的热度,每次添加缓存的时候把热度最低的缓存剔除掉(假如已经达到限制的话)。每次获取缓存的时候给该缓存热度+1。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kristain/articles/2038324.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