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治疗口疮

理中汤治疗口疮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口舌生疮疼痛,老百姓常说“上火了”,医者也常从实火或虚火论治,多用凉药。

  《丹溪心法·口齿》:“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用理中汤。人参、白术、甘草补土之虚,干姜散火之标,甚则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妙。”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不读书,绝不易想到理中汤可以治疗口疮疼痛。

  论中“干姜散火”似属牵强。干姜与参、术、草相配,补土以制火,即后世所说“补土伏火”。

  清代医家郑重光在《素圃医案》中载一案:“程若思守戎令眷,年二十外,腹痛作泄已久,渐增口舌生疮,因疮痛不能食热物,益致痛泻不止。前医谓痛泻宜温,口疮宜凉,用药牵制,辞不治,决之于余。诊其脉,两关虚大无力,食物便呕,呕止即腹痛,痛则下泻,而满口之疮,白如米粒。余曰:‘此脾虚寒也。盖脾土虚则肾水乘之,逼心火上逆,致口舌生疮,乃上焦假热,实中焦真寒,惟治其寒,不惑其热,宜用附子理中汤冷饮,使暗度上焦之假热,而冷体既消,热性随发,脾土得温而实,则肾水不上乘心,心火不逆,口疮不治而自愈,此五行相乘之道也。’遂以附子理中汤加茯苓,令其冷饮。病人不知有姜、附也。服四剂,口疮果不痛。再求治痛泻。予曰:‘但药热饮,则痛泻自止。’温补一月,痛泻方愈。后十余年,怀孕病痢,亦用桂、附、干姜而愈,胎竟不堕。人之脏腑各异,不可以一例论也。”

  本类案例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只是多数程度较轻而已,医者往往寒热并施,有效有不效。

  上案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认证上,直认“上焦假热”、“中焦真寒”,治法上“惟治其寒,不惑其热”。二是服药方法上,治口疮热药冷服,口疮愈后热药热服。

  《伤寒论》理中丸方后服法明确指出“温服之”、“温服一升”、“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且“勿发揭衣被”,需服至腹中热。

  温服为常,冷服为变。为医者当须知常达变。

  如果从现代科学角度思考,药物入口所起药效,主要是化学层面上的作用,而药物之冷服、热服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物理学层面上的作用。西医主要关注的是药物在化学层面上的效用,而中医所关注的似乎远不止药物在化学层面上的效用。

(本文原载于《中国中医药报》2013、3、15)

内容概要:该论文聚焦于T2WI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T1WI模态作为辅助信息的跨模态解决方案。其主要贡献包括:提出基于高频信息约束的网络框架,通过主干特征提取分支和高频结构先验建模分支结合Transformer模块和注意力机制有效重建高频细节;设计渐进式特征匹配融合框架,采用多阶段相似特征匹配算法提高匹配鲁棒性;引入模型量化技术降低推资源需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超分辨率性能,还保持了图像质量。 适合人群:从事医学图像处、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尤其是对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感兴趣的学者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需要提升T2WI核磁共振图像分辨率的应用场景;②目标是通过跨模态信息融合提高图像质量,解决传统单模态方法难以克服的高频细节丢失问题;③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质量的影像资料,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病灶。 其他说明:论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网络架构设计与实现代码,还深入探讨了跨模态噪声的本质、高频信息约束的实现方式以及渐进式特征匹配的具体过程。此外,作者还对模型进行了量化处,使得该方法可以在资源受限环境下高效运行。阅读时应重点关注论文中提到的技术创新点及其背后的原解如何通过跨模态信息融合提升图像重建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