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持续的注意力是有效学习的基石,无法专下心来学习,再好的学习方法都是无用的。所以这篇我们来讲下注意力是什么,以及如何提升。
之前的我有过这样的困惑,一天的流程是这样的,早上起床,打开手机刷一会新闻,然上班坐地铁刷新闻看知乎,到公司开电脑登qq,看一遍腾讯的新闻和今日话题,虽然知道这些新闻都是无聊至极,但还是忍不住去看,然后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午餐到的时候,会有种罪恶感到来,怎么一上午又这么荒废过去了呐?下午准备专心工作,之后项目组成员有问题要问你,需求方有新需求提出,领导让你处理一个优先的事情,各种突发情况来打扰你,等要做自己的工作时候,快下班了。一个工作日,常常感觉到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可是又好忙,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暗暗下了决心,明天我要抓紧了,可是第二个又如是重复。
其实这些都是注意力不是最佳状态所造成,我们常在注意力两端进行摇摆,所以会感到慌乱,焦虑,疲劳以及无所事事。
或许,你会说,我只要提升注意力就好了,强迫自己专注的去做事情。嗯,百度上搜索下提升专注力,会有好多不错的答案,比如: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番茄工作法,90分钟工作法,冥想等等,这些方法都是不错的方案,只是,你能坚持多久?或许下决心尝试下,不到一周就忘到九霄云外了,接着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我相信好的学习方法是善于利于人性的弱点,而不是对抗,我确定有毅力的人通过坚持肯定可以办到,只是那个人不是我,因为我要打败的是人类几千年所进化来的习惯,这对我来说难度太大了。
那我们如何来控制我们的注意力呐,我们先不探讨如何控制,我们先了解下注意力是什么,以及他的大脑机制是什么。我将从两个地方进行阐述注意力,注意力倒U曲线和大脑的注意力机制。
一、注意力倒U曲线:
(图片采自《注意力曲线》)
以上的曲线叫做注意力的倒U曲线,是被用作运动员作为模型进行练习如何控制注意力的,这个曲线是个参照,对控制注意很有帮助,其中,Y轴代表注意力,从上到下代表注意力的好坏。X轴代表受到的刺激水平,从左到右代表刺激的高低。 曲线的左上端代表缺乏刺激,右上端是过度刺激,这时候注意力书评都是很低的。在曲线的中心区,大吼道的刺激程度恰到好处,注意力处于最佳状态,这个就是你的注意力专区 。
三个区域:
-
曲线左侧(缺乏刺激),比如你有时候会感觉到无聊,开会的时候会走神,看书的时候总是没状态,打不起精神,每天起床的时候懵懂,这些都是缺乏刺激的表现,而此时的注意力水平是比较低的,做事或者学习的效率不高。一般缺乏刺激的情绪表现为:冷漠,疲惫,被动,犹豫不决。
-
曲线右侧(过度刺激),比如你听摇滚乐听的很hgih的时候,晚上想东想西激动的睡不着觉的时候,一边看视频一边聊天多重任务的时候,都是过度刺激的表现,过度刺激的注意力同样底下。一般过度刺激的情绪表现为,兴奋,压力,紧张,不安。
-
曲线中间(注意力专区),在注意力专区时候,你会感觉到轻松,积极,有计划,有意义,感觉很棒,甚至在巅峰的时候,你会有中时间都停止的感觉,内心放松而又没有戒备,整个身心都是自由的。一般在注意力专区的情绪表现为自信,情绪,轻松,有动力。
一般情况下,注意力低下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注意力曲线的两侧进行摇摆,要不是无聊,要不就是焦虑和紧张,这个曲线的作用就是给你一份参照,让你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在那个区间,方便自己做好调节,知道自己在那个区域,是该提高刺激还是降低刺激。我们拿玩手机刷新闻做个参考,早起的状态是缺乏刺激的,此时会感觉无聊,此时我们刷新闻,这个增加刺激,提升自己的注意力,当你看完头条看娱乐,看完娱乐看体育,看完体育再八卦的时候,你的刺激水平已经很高了,此时你已经跑到了曲线的右侧,此时你会感觉到焦虑。
由于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发方式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意力专区,最佳的驱动状态,比如,做运动的要比做写作的所需要的刺激程度要高。每天的活动,不同的注意力水平取决于做事情的强度,脑力活动者,只需要较少的刺激就可以完成手上的工作。
二、大脑的注意力机制
1、 大脑的多重任务
我们大脑前额部后端的额叶,他是我们做事情的cpu,主要处理逻辑,规划,结构,信息处理,抽象推理和决策。当你处在多重任务的时候,额叶是处于工作状态的,他可以支持你注意力不停的在几项任务中不停的切换,多任务有利于我们支持我们同时进行多项活动,比如我们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或者在做一件耗时不连续的事情的时候,可以在等待的期间做些其他事情,然后又返回继续原有的事情,这样能提升我们处理事情的效率。但我们需要做一些需要投入持续注意力的事情时候,比如做学术研究,写一篇文稿等,多重任务则带来的是低效,有研究表明:职员们平均投入一个项目11分钟就会被打断,转而进行其他项目的工作,而他们平均需要花费25分钟才能会到原来进行的项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做一件耗费脑力的事情时候,需要的是专注而不是多个任务。
2、 大脑的定向反应
大脑总是倾向于关注新的迹象和声音,如果有新奇的事情发生,大脑会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并把关注转向刺激来源,这个是定向反应,也称为生存反映,因为这个可以帮助我们的祖先逃避天敌的偷袭和危险的预判。定向反应不利的地方在于,他会中断你在做的事情,也就是打断你的注意力,比如你在写作业,突然家人把电视打开了,你的大脑总会不有自主的去关注电视的画面和声音,而这个你是很难克服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掉电视或者换地方写作业。
三、如何提升注意力
上面的内容,观点比较杂乱,但对于注意力的提升却是有帮助的,我们在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先知道他的原理,打通内功,然后在应用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有的放矢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如何提升注意力。分三步:
第一步——能够意识到自己不再注意力专区了
第二步——选择一种方法,让自己平静或者来电刺激
第三步——进入注意力专区,保持状态,停止刺激或降低。
是不是特别简单,最好的方法一定是最简单的,大道至简如是也。
我们先说第一步,意识到自己不在注意力专区。丹尼尔.戈尔曼曾经说过“自我意识也就是认知的自我感觉,也是情商的基石”。在心理学上,自我意识也是很重要的,有了自我意识的发现,才会有改变。那我们如何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在注意力专区呐,这时候注意力倒U曲线就是很好的工具了,u曲线是个参照物,用来让你对比自己注意力曲线的位置,是在曲线的左边,还是右边,或者是中间,内心有一张这个曲线图,就能很好找到自己目前状态所在的区域。
第二步就是用来改变,用什么方法改变,这时候就非常多了,比如番茄工作法,90分钟法则,GTD工作法,冥想,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改变我们的注意力状态,从而把我们引入注意力专区,你会发现原来网上所流行的方法很有用,当然这个前提你得知道怎么去用,何时用那种方法,这个没有第一步作支撑,是无法发挥他的功效的。需要注意的是,记得要学会利用和绕开大脑的注意力机制,过度刺激的时候不要多重任务,专注做事的时候,减少定向干扰。
最后一步一定要注意,进入到注意力专区的时候,一定要停止原有的刺激了,不然从左边进入到右边,或者从右边进入到左边,在注意力曲线左右摇摆可不是我们想要的。
以上的三步就是我们所要做的应对策略。通过意识,调节,保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注意力状态,从而能更好的保持持续注意力的延续。有一点需要注意,注意力的过度集中不是有效的注意力, 过度集中和注意力专区有一个明显 区别,过度集中的你是紧张的,而注意力专区的你是轻松的,比如打游戏就是过度集中,你若打扰一个打游戏的同学,他会起来跟你拼命,而一个在专心工作的同学,你的打扰,他没有情绪上的波动,也没有攻击性。
四、我的状态
说说我现在的状态,每天早上上班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我的便签,写上我今天将要做的几件事,然后开工。每做一件工作的时候,我都会通过注意力曲线来对比我目前的状态,是在哪里,然后进行调整,比如早上才到的时候,我的注意力曲线肯定是在左侧,无聊,打不起精神偏多,此时,我会画20分钟左右看会新闻,听会流行音乐,等差不多状态起来了,我会关上浏览器和音乐播放器,开始工作,一个工作任务的时间是90分钟左右,时间到,我会出去休息下,10到20分钟,然后再继续,每个工作任务完成,也会进行休息,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目前我每天的工作任务基本都会在下班前1个小时完成,剩余的时间都是我随心所欲的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当然期间的打扰肯定有的,项目会议,同事的沟通,我的原则是不重要,不紧急的都延后回应,记得注意力专区的状态么,是轻松自在的,即便有人和你聊天,你也会欣然应许,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又返回到自己的工作的。
持续注意力的提升,有利于我们更快速的学习和研究,同时也能提升我们做事的效率,当你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越来越多,通过专注力完成工作越来越多的时候,完成的成就感会不断的驱动你去探讨更多的知识,这种正向循环会让你的大脑不断的强大,人生阅历也越来越宽阔。
更好的注意力研究书籍,推荐《注意力曲线》一书,对注意力的研究以及解决方案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