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们的网络浏览习惯和网络参与习惯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其实直接反应出互联网的两个大时代——WEB1.0时代和WEB2.0时代。
都知道互联网的信息是海量的,没有人能看全全世界所有的一级页面,更别说二级页面了。但是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也许有一个很好的网站,而你网站的内容其实是有很多人愿意去看,但是这些人并不知道你网站的存在。
一个人的收藏夹里就那么多网站,即便是现在有了 RSS工具,人们可以更加丰富的去获取更多的网站信息,但是人们的阅读量是有限的,知道量也是有限的。
研究这个东西很有意义,这直接关系到不同人群的网络媒体接触习惯,关系到我们的广告主如何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网站或者他们的目标消费群体更加集中的网站去发布广告信息。浏览量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他不是唯一指标。许多BLOG、BBS和SNS网站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浏览量一定超不过新浪首页,但是他们的用户人群黏性和信息有效阅读率是远远超过新浪的。
最近一件发生在SONIA身上的事情很有意思:
SONIA有个很多年前认识的朋友——ALAN,当时他是个来北京创业的香港人。他告诉SONIA,他创业的东西是手机增值服务,他带来了香港及台湾甚至是国外的诸多先进技术,想要在北京有所作为。但是不幸的是,他失败了。但因为他的存在,SONIA开始尝试去了解什么叫移动增值服务,什么叫SP、CP等等——那个时候的了解是懵懂的,那个时代背景正好是第一次网络泡沫破灭的时候。
两年后,他告诉SONIA他去了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做COO,同样打算大干一场。于是SONIA又开始去尝试了解网络游戏的中国现状,也因为他的缘故,SONIA和他一同参与了一些游戏的发布,参与了CHAINAJOY,参与了中国网络游戏原创的推动运动——那个时候,大部分游戏公司的生存模式是代理国外产品。
几天前,他告诉我他去了盛大,并在CGA担任CEO。于是SONIA又重新去了解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现状,发现已经今非昔比。大批的自主研发游戏占据了市场,网络游戏的经营模式也已经从单纯的计时收费变成了增值服务收费。而曾经雄霸一方的CGA,也急需新的运营模式和面临新的诸多问题。
如果SONIA不认识这个朋友,可能SONIA永远不会去想到要接触和移动增值服务或者以及和网络游戏以及电子竞技有关的信息,也就不会去GOOGLE搜索相关词,也不会由搜索到的网站里给到的链接再去浏览下去。SONIA因此可能丧失掉对这部分知识领域的了解和认识,但是相对的,可能这部分时间SONIA在浏览其他的网页,同样是GOOGLE搜索关键词,然后再通过网页链接去找寻其他有意思的信息,然后再GOOGLE,再浏览……或许某个网站会被SONIA收录到收藏夹,或许某个网站的 RSS会被SONIA收录到IGOOGLE或者GOOGLE READER,或许SONIA会因此加入某个BBS或者某个群……
网络就是这样神奇,每一条线索都指向无数个结果,当海量的信息到达你的面前,你必须选择,而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因此到达的网页也就不一样——也许穷极一生也无法准确的研究出每个个体的网络接触习惯是什么样的,这也许正式网络无限魅力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