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or择业?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与现实选择

      这段时间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项目。

     上个月初,早晨上班时在公司门口,给大楼做卫生的一位大姐向我打听我所在公司的情况,问我们是不是做外贸的,说她的孩子是学商务英语的。我说我们公司是做软件开发的。可能是替子求职心切,她连忙强调这个工作她的孩子也能做,尽管她可能连什么是软件都说不清楚。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她,这里的工作并不适合她的孩子。

      她说她的孩子去年毕业,一直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也不想先找个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干着,因为想着最终还是要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就不想绕个圈子了。这位母亲最后感叹道:看来,上个大学也没有什么用处啊!

      应该说,这个例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大学生,都会对未来充满憧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多少有些规划。但是毕业后,由于各种原因,却找不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甚至像这个案例一样迟迟未能就业的,应该不在少数。转眼已是4月,新的一届大学毕业生又浩浩荡荡地加入了求职大军,类似的现象又会大量重演。为了帮助他们摆脱狭隘的求职观念,顺利就业,作为过来人,我想对这种现象发表一点看法,希望对他们有所借鉴。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现象的就业理念。这种理念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学习一门专业技术,那么自然而然地,找工作的时候就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优势。这里首先就涉及到了对高等教育如何理解的问题了。笔者在博文《国人对高等教育的普遍误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等文中,就指出了这种理解的狭隘性,在此不再赘述。

      最关键的是后一点。这种观点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专业辛辛苦苦学了四年,如果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岂不最好?如果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工作所需的知识就需要重新学起,这样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而且,这也否定了自己一直以来对大学的理解,心中的滋味儿当然不好受。

      应该说,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不但能学以致用,而且也可能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这都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然而,当发现此路不通,却不能及时改弦易辙,另求他途,则属于画地为牢,自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相信很多在校大学生都会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等等因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了一个初步的规划。这当然是必要的,也是值得鼓励的。然而,大学生毕竟没有出道,没有真刀实枪地在现实社会中练过。做职业规划时,就不可避免地有一厢情愿的成分,即凭着自己对某种职业的理解或者说猜测,来做自身的规划。然而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却发现外面的世界,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而心目中理想的工作,也还只是存在于心目中。此时,是及时调整对工作的期待,尽快就业;还是坚守原来的规划,迟迟不能就业,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而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之前的规划带有不现实的因素,而且已经被实践所证明,那么明智的做法就是顺时而动,及时调整自己对职业的规划,先就业,再择业。
      应该说,及时调整职业规划是生活的常态,对于职场老手都是如此,更不必说职业规划还不成熟的大学毕业生。青年人的一大困惑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那么,就请放下自己那些被证明为不切实际的憧憬和设想,先找到一份工作,在工作中锻炼、发现自己的能力。就是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逐渐明白自己能干什么。那种按照自己年轻时的设想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梦想的愿望,是一种被称为偶像剧的东西,而不是现实的生活。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若要真的从事一份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可能很多毕业生就像上文所分析的那样,心有不甘。正如上述案例中的主人公,总想着最终还是要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就不愿意绕个圈子,先找份其他的工作干。在这里,我不得不再啰嗦一遍: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具体的专业技术;你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你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具体的专业技能( 详细信息请参考:《国人对高等教育的普遍误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首先,即使你从事的是本专业的工作,工作中也还是有很多专业和非专业的知识要学习。其次,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时,一般不会被赋予高难度的工作,实际上此时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会太高。而且大学里学到的知识,长时间不用就会忘(其实任何知识都如此)。到用的时候,还是要重新学习。
      另一方面, 在工作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情商。如大学里自由散漫惯了,就缺乏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也容易不把工作纪律放在眼里、不服从管理(我猜这可能是有的用人单位不敢用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比知识技能欠缺更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在工作中,由于有了生存压力,克服这些缺点就有了动力。最重要的是,专业是否对口,是在找第一份工作时比较在意的因素。然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对自身及外部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能就会有更多、更重要的因素来影响自己的职业规划。此时,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可能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因此,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专业是否对口,你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对于你的意义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大;迟迟不能就业,就不能在工作中得到锻炼(知识和情商上),从而导致自身的落后
      从经济角度来讲,早一天参加工作,就意味着早一天摆脱对父母的经济依赖,早一天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相信大部分大学生,都来自于普通家庭,父母养育自己已 20多年,也慢慢老去。此时若要啃老,于心何忍?例如本文的案例,那位大姐千里迢迢(她自称四川人)赶到北京,做着打扫卫生的辛苦工作,想必家庭条件不会太好。在这里,真心希望她的孩子能够体谅到父母的辛劳,尽快自立!
      先就业,再择业,不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下下策,而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内容概要:本文系统介绍了算术优化算法(AOA)的基本原理、核心思想及Python实现方法,并通过图像分割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价值。AOA是一种基于种群的元启发式算法,其核心思想来源于四则运算,利用乘除运算进行全局勘探,加减运算进行局部开发,通过数学优化器加速函数(MOA)和数学优化概率(MOP)动态控制搜索过程,在全局探索与局部开发之间实现平衡。文章详细解析了算法的初始化、勘探与开发阶段的更新策略,并提供了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结合Rastrigin函数进行测试验证。进一步地,以Flask框架搭建前后端分离系统,将AOA应用于图像分割任务,展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与高效性。最后,通过收敛速度、寻优精度等指标评估算法性能,并提出自适应参数调整、模型优化和并行计算等改进策略。;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Python编程基础和优化算法基础知识的高校学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尤其适合从事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智能优化等领域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元启发式算法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机制;②掌握AOA在函数优化、图像分割等实际问题中的建模与求解方法;③学习如何将优化算法集成到Web系统中实现工程化应用;④为算法性能评估与改进提供实践参考;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代码逐行调试,深入理解算法流程中MOA与MOP的作用机制,尝试在不同测试函数上运行算法以观察性能差异,并可进一步扩展图像分割模块,引入更复杂的预处理或后处理技术以提升分割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