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数据结构:图的存储结构之十字链表

本文介绍了一种结合邻接表和逆邻接表优点的数据结构——十字链表,并详细阐述了其节点数据结构的设计思路及创建过程。

邻接表固然优秀,但也有不足,例如对有向图的处理上,有时候需要再建立一个逆邻接表。

而这个十字链表就是把邻接表和逆邻接表结合的玩意。

 

所以重新定义节点的数据结构

我们看到顶点表多了一个指针。多了一个In的指针。

 描述成代码就是这样

typedef struct VexNode{
    int data;
    ArcBox *firIn;
    ArcBox *firOut; 
}VexNode;

  

假设此时我们保存的是v1 -> v0 这条边,此时headVex就是1,tailvex就是0,

至于headLink,如果v1还指向v2,v1 -> v2那么headLink就指向 “v1->v2这条边”。

就是headlink指向弧头相同的下一条弧。

taillink指向弧尾相同的下一条弧。

不明白的话,下面有图。

那么其数据结构就为:

typedef struct ArcBox{
    int headVex,tailVex;
    ArcBox *hLink;*tLink;
}ArcBox;

还需要一个管理这2个数据结构的结构

typedef struct{
    VexNode List[100];
    int vexnums,arcnums;
}Graph;

然后就是创建的Create函数:

int LocalVex(int data,Graph* G){
    for(int i=0;i<G->vexnums;i++){  
        if(G->List[i].data==data)
            return i;  
    }  
    return -1;  
}


void create(Graph* G)
{
    int x,y;
    printf("请输入顶点的个数的边的数量:");
    scanf("%d%d",&G->vexnums,&G->arcnums);

    for(int i = 0;i<G->vexnums;i++)
    {
        printf("输入顶点,建立顶点表:");
        //建立顶点表
        scanf("%d",&G->List[i].data);
        //初始化in和out指针
        G->List[i].firIn=G->List.firOut=NULL;
    }

    int x,y;
    for(int i=0;i<G->arcnums;i++)
    {
        printf("读入(vi-vj):");
        scanf("%d%d",&x,&y);
        ArcBox *A = (ArcBox)malloc(sizeof(ArcBox));
        int k,j;
        k = LocalVex(x,G);//k是弧尾的位置
        j = LocalVex(y,G);//j是弧头的位置

        A->headVex = j;
        A->tailVex = k;
        A->hLink = G->List[j].firIn;
        A->tLink = G->List[k].firOut;
        G->List[k].firOut = A;
        G->List[j].firIn = A;
    }
}

  

就这样十字链表的创建就完成了。

 

例子如图: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wlzy/p/7098941.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